中文版

文创| 习香记——古代“男神”苏轼与香的二三事

2022年10月14日10:04 文创信息部

海南沉香

苏东坡与海南沉香之缘,起源于仕途的不如意。尽管一而再被贬谪,但苏东坡依然保持着豁达的心态。被贬儋州时,身处荒芜之境,却还在其弟弟60岁生日时,撰写《沉香山子赋》赠之。“矧儋崖之异产,实超然而不群。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安慰其弟弟,并借沉香勉励深陷逆境的苏辙,让他以沉香山子为鉴,保持晚节,作一个立场坚定且精神超然的士君子,使沉香山子淡而不衰的芬芳永远。

其所作《沉香山子赋》,文辞质美,将海南沉香的神光一语道破。所谓金坚玉润,鹤骨龙筋,找不到比这两句诗更贴合海南沉香的精气神了,可见苏老先生对海南沉香是爱到了骨子里了。

精美香具

“东坡小有洞天石,石下作一座子,座中藏香炉,

自变量,窍正对岩岫间,每焚香则烟云满岫”。

——赵希鹄《东坡小有洞天》载

此诗句描述的便是苏轼为了增加焚香的意趣,还特地改造了香炉。苏轼在木质底座上配搭他喜爱的一块假山石,并在底座内侧做空膛以安放香炉。当他点燃一支香,假山石就会发出一种类似于“吸”烟的声音;当他熄灭另一支香,假山石又能传出类似“呼”烟的声音。这种现象被称为“吸烟效应”。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其他一些物品,宋代文人苏洵就曾采用过这个办法。他叫人烧好香,放上一根,点燃后燃去,留下一个孔,再点燃。香烟燃尽后,假山石上的孔窍逐渐消失,整个空间变得空寂。

焚香时,香烟在假山石的孔窍中徐徐外溢,云烟袅袅岩岫中,俨然仙山,给空间创造了一种幽雅宁静的气氛。在渴望优雅情致,静谧氛围之外,苏轼也认为香是涵养性灵的东西,用香净心契道,清涤心境而濡养德性。

今日,南南则为大家带来雨后朦胧婉约的“天青色”青瓷香具,更为焚香这一雅趣增添美意。青瓷色本自然,青碧如水,有“雨过天青”之雅、“海洋绿”之幽。是中国瓷品中的瑰宝,从北宋起就开始对外输出至海外,在海丝路上占据瓷器外销的重要席位。

袅袅青烟里,有的是千年古国的文化风雅,是独属于中国文化的“尊贵”,更多“香味”待君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