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海南日记丨刘醒龙:寻得青花通古今

2021年06月24日14:56 刘醒龙

86399号渔船。记者 姚皓 摄

人在海上待久了,上岸后真的会晕路。

这一刻,晕路不是关键。关键是站在那棵椰子树下,透过休渔期层层层叠叠停在海边的渔船缝隙,能将我们刚刚渡过的南海,看得足够大,足够多,足够宽阔,足够让自己对南海一直迷恋下去。

迷恋是没有解药的,解决迷恋的最佳方法是让迷恋继续成为迷恋。从二○○三年元旦,延续到二○一六年七月,之后的迷恋绵延到了今次。第二次离开南海,不到十天,就有了关于南海发现蓝洞的特别新闻。第三次来南海时才晓得,当初新闻指晋卿岛所在的那片礁盘就是北礁。说晋卿岛没错,说北礁更准确。在北礁礁盘上发现地球上最深的海洋蓝洞——三沙永乐龙洞。“地球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的蓝洞,洞口直径为一百三十米,洞底直径约三十六米,深度达到三百多米,远超过巴哈马长岛迪恩斯蓝洞的二百○二米、埃及哈达布蓝洞的一百三十米、洪都拉斯伯利兹大蓝洞一百二十三米、马耳他戈佐蓝洞的六十米。那一年,学界兴奋于永乐龙洞那难以估量的科学价值。在更在长久的人文历史中,从潭门镇出发的南海打鱼人,早就驾着大小船只满世界传说,蓝洞那地方本是插着老龙王的定海神针,因为孙猴子齐天大圣相中了这件神器,拔走定海神针,做了跟着自己七十二般变化的如意金箍棒,才留下如此深不可测的龙洞。

万千江河汇聚的南海与世间传诵的神话之间终于有了可靠的通道。

在烈火中淬炼过的如意金箍棒肯定是蓝色的,这是物理学所决定。

所以拔走如意金箍棒的龙洞只能是蓝色的蓝洞,而不可能是其他。

在南海博物馆,小心翼翼地捧着看那瓷中极品元青花。摆满整个展示台面上的元青花,全是与我们一同在鸭公岛一带海面躲避台风的“考古一号”船上的考古队员们刚刚“海捞”起来的。南海的颜色渗透到元青花里,元青花的颜色染透了南海。这不是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二者在北礁这片海域的天作之合。从元代某个白浪滔天,桅帆断,橹浆碎,舵叶飞,舟身覆的日子开始,沉没在与龙洞或蓝洞相隔不远的礁盘中的木船“石屿二号”,将满船的青花瓷器,慢慢地与南海融为一体。柔情的南海之水,本来就不缺少坚硬的力度。坚硬的元代瓷器,也堆满了柔情的风气。不同的坚硬,经过岁月打磨演化为坚硬的不同。迥然的柔美,历尽日月轮回,重现出柔美的迥然。南海从来不是元青花,元青花从来与南海没有利害关系。两种本是格格不入的东西,在南海之上,时光之下,呈现出万物天成景象。没有丁点的勉强,更不是强行拉拢的苟且,远隔万水千山的元青花与南海走到一起,让元青花与南海相互拥有彼此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