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千年青瓷 龙行万里 | 海丝路上的“国货之光”

2020年09月28日15:46 文创信息部

【千年青瓷之窑·史】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

龙泉窑,中国六大窑系之一,是我国陶瓷史上寿命最长、规模最大的青瓷名窑。始于北宋,衰于清初,兴盛期跨越宋、元、明三代,长达七八百年之久。它以烧制历史悠久,制作精良,窑系庞大闻名。

龙泉青瓷窑系窑址主要分布在以龙泉为中心的浙南山区,沿瓯江中上游的庆元、龙泉、云和、丽水以至下游的温州等地,长达五六百里,并影响到福建、江西、湖南乃至更远的地方,目前已发现的各时期青瓷窑址多达500余处,其中仅龙泉境内的古代窑址就有300多处,窑场之众、分布范围之广、产量之大历史罕见。

龙泉窑薪火相传数百年,盛时窑火映红瓯江。那是中国古代青瓷烧造史上空前绝后的高峰,是继越窑、耀州窑、汝窑、南宋官窑之后又一青瓷生产的高峰。

这主要源于靖康之变,南宋迁都浙江临安后,由于官窑产量有限,宫廷需要的瓷器一部分不得不仰仗于龙泉窑来供给。此外,南宋朝廷为增加财政收入,以发展对外贸易为基本国策,政府鼓励瓷器出口的政策,直接促进了龙泉窑的发展。龙泉窑产品自南宋开始大量外销。南宋中后期,龙泉青瓷已经成为最为重要且较高档的输出品。

在外销贸易的带动下,福建、广东、湖南、江西一些窑场纷纷开始仿烧龙泉青瓷。明代景德镇官窑和民窑也都在烧造仿龙泉窑青瓷。

明 龙泉窑青釉双系罐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直至清代,龙泉窑式微,不再为宫廷烧造瓷器。但宋元明几个朝代的精品已成为了清宫珍藏。

●●龙泉窑兴衰发展史

☆北宋——开创时期

有越窑遗风

☆南宋前期——迅速发展时期

新的制瓷作坊不断涌现

☆南宋中后期至元代——鼎盛时期

制作工艺前所未有,龙泉青瓷成为国内外畅销品

☆明代中期以后——开始衰落

☆清初——停烧,退出历史舞台

【千年青瓷之名·远】

公元12世纪至16世纪,毫无疑问是龙泉青瓷的天下。

考古发现,出土龙泉青瓷的宋元明时期遗址遍布全国各地。同时,龙泉青瓷也出现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北非、东非、南非和欧洲,大量遗址出土龙泉青瓷。韩国新安海底沉船出水的瓷器两万多件,其中一万多件是龙泉青瓷。

实据表明,宋元以来,龙泉青瓷通过海上贸易和外交途径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上丝绸之路兴旺发达,成就了龙泉窑青瓷对外出口的黄金时代。

元 龙泉窑青釉莲瓣纹双鱼洗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藏

元 龙泉窑青釉莲纹折沿盘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据元代王大渊《岛夷志略》中对瓷器输出的44个港口综合统计,龙泉青瓷占第一位。龙泉青瓷成为世界性商品,其产品出口范围之广,居中国名瓷之首。当年,龙泉青瓷沿瓯江顺流而下,在温州港装船起锚,驶向日本、朝鲜、东南亚、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及东非沿岸,远销海外,走向世界的龙泉窑进入持续鼎盛的辉煌期。

公元1405年,航海家郑和带着丝绸、瓷器、茶叶等七下西洋,打通了中国海上新航道。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也都留下了龙泉青瓷的痕迹。

在此之后,海洋贸易更加频繁,瓷器贸易额大幅度增加,输出范围更广,形成了世界性的中国陶瓷市场。

龙泉青瓷,成为了风靡一时,全世界都在用的中国货。

随着龙泉青瓷畅销世界各地,海外国家窑场也纷纷开始仿烧龙泉窑青瓷。直至20世纪初,英国还有窑场在仿烧龙泉青瓷。不同程度的仿制、借鉴使得龙泉窑青瓷融入了世界各地的陶瓷文化,影响至今。

而中国瓷器经由“海上丝绸之路”销往各国的这条线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这条“海上陶瓷之路”,不仅传播陶瓷器,也交流着其他商品与文化。文献记载和出土物都充分表明,它比“陆上丝绸之路”持续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影响和贡献更大。

今时今日,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下,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交流终将“丝绸之路”盛景再现。千年龙泉青瓷,也已炉火再燃,技艺传承不会断流。

想不想知道当年的“国潮”,全世界都在模仿的,当之无愧的国货之光——龙泉青瓷,究竟是什么样子?赶紧来亲眼看看吧!

★龙行万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龙泉青瓷

展出时间:9月29日-12月29日

展出地点: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8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