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转发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馆四年成果丰硕

2022年10月14日09:35

水下考古 最新篇章

南海博物馆开馆伊始,就肩负起保护南海海域水下文化遗产的重任。虽然各项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南海博物馆仍然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了开展西沙群岛海域水下考古工作的请示。2021年5月16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调集全国水下考古队员陆续抵达南海博物馆所在地琼海潭门,调配的“中国考古01”号船也从母港青岛出发前往作业海域。5月20日,两艘工作船搭载22名考古队员离开潭门港驶向西沙海域开展考古调查工作,由陆及海、贯古通今,扬起了南海博物馆水下考古的风帆。2021年12月2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1年度国内十大考古新闻中,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实施的“2019年度西沙群岛海域水下考古工作”名列榜单第四。

对此,辛礼学表示:国家文物局非常重视南海水下考古工作,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深海研究所深度合作,已陆续在西沙群岛开展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进行深海考古的探索。值得一提的是,深海考古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目前在南海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为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配套的深海水下考古装备研发,已经列入中科院的21世纪重点项目。最新的水下考古成果,将在馆内的基本陈列“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第一时间呈现给观众。

地利人和 扬帆起航

“南海对于大家来说是神秘的,希望了解南海的观众,99.9%是去不到南海的,但是可以先到南海博物馆来看看,而且我们就在博鳌亚洲论坛会址的旁边,是大博鳌经济圈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我们的区位优势所在。”辛礼学谈及南海博物馆观众吸引力时如是说。南海博物馆自开放以来围绕本馆定位、聚焦核心资源,为广大观众奉献了精彩多元的文化服务。观众走进南海博物馆,不仅可以一览南海出水文物,还可利用5G和VR技术“身临”三沙海岛,实现跨越千里的实景体验,将三沙美景尽收眼底;在社教课堂扮演文物修复师,感受修复南海出水文物的乐趣;在文创体验店中亲手装配漂流瓶,带走一缕南海白沙;热爱旅行的观众,还可以选择南海博物馆的“海上流动博物馆”,登上 “南海之梦”号邮轮,开启蓝色南海研学之旅。海南的地理优势,不仅为南海博物馆带来了观众,还为南海博物馆的发展构建了人才基础。南海博物馆2022年初揭牌的“候鸟”人才工作站,已经吸纳聚集首批36位国内文博领域高端“候鸟”人才,通过创建海南文博行业专家联合会,可大力发挥专家成员引领和辐射作用,在提升南海博物馆团队能力的同时,助力海南全省文博事业发展。

本文内容来源于文物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