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 非遗文化上“云端”,直播间里“秀”起来

2020年06月14日00:00 文创信息部

6月13日是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物赋彩全面小康”。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天,我馆举行了“多彩文化 点亮生活”文博云课堂系列活动。今年的活动与往年不同,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我馆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把非遗文化搬上“云端”,给未能亲临现场的观众们带来一份“干货满满”的非遗文化大餐。

 

当天下午,我馆邀请到了潭门镇鲤鱼灯非遗传承人卢家炳老师傅,由他带领的鲤鱼灯队为观众们带来了琼海沿海渔乡在逢年过节所举行的民间风俗活动——舞鲤鱼灯。潭门镇的渔民将鲤鱼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鲤鱼灯进门寓为有利有丁有财并进之寓意,人们借着舞鲤鱼灯来表达对未来岁月寄予的美好期望,而“鲤鱼灯闹春”也于2012年正式入选第四批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天的表演队伍由12、13岁的少年郎组成,“古老”的民间风俗与年轻朝气的少年郎的组合,让这个传承许久的非遗文化,迸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鲤鱼灯表演队由一群12、13岁的少年郎组成

我馆正门的“中华有鱼”雕塑是刘恒甫先生根据鲤鱼灯来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碧波风疾弄翠带,鲤鱼高悬送归人”

卢家炳老师傅为观众们介绍鲤鱼灯的制作过程

讲解员柴源与观众们做线上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