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海宝闹新春︱南海蛇踪

2025年01月27日15:00 自然部

南海,这片蔚蓝而深邃的海域,是一座藏有无数奇妙生物的宝库。你是否曾想过,海洋里也能看到“蛇”?它们或真或假,有的只是外形酷似蛇的生物,有的却是真正的海中蛇。

在乙巳蛇年到来之际,让我们一同潜入南海的深蓝世界,跟随着形形色色的“蛇”影,来一场寻“蛇”探险吧!

开场:海中游弋的真假蛇影

想象一下,当你潜入南海温暖的海水里,眼前突然出现一个细长的身影,在珊瑚礁间若隐若现。你心头一紧:这不会是蛇吧?别慌,让我们来仔细观察一番。哦,这只是一条喜欢躲在礁石缝隙中的海鳝。

豆点裸胸鳝Gymnothorax favagineus

鳗鲡目 海鳝科 裸胸鳝属

海鳝是南海常见的“蛇”形生物。它们体长通常一到两米,没有鳞片的皮肤让它们在水中滑溜溜的,嘴里锋利的牙齿更是让人不寒而栗,但它们并不像看起来那样危险,平时更喜欢躲在礁穴中静待猎物上门,偶尔探出头来,张开嘴打个哈欠,看起来像是在微笑。

当你继续游动,一道银光从你眼前一闪而过,迅速消失在海面。那不是蛇,而是颌针鱼!它们的身体细长如针,嘴巴也尖尖的,速度快得惊人,阳光照在它们银白色的鳞片上,像极了一道道飞舞的银箭。

横带扁颌针鱼Ablennes hians

颌针鱼目 颌针鱼科 扁颌针鱼属

海洋世界里的“蛇”形生物可不止海鳝和颌针鱼,如果你耐着性子在海草丛中仔细观察,或许会发现一些尺寸迷你的“蛇”正在缓缓游动。千万别被它们迷惑了,这可是高超的伪装大师——海龙!拥有细长身形的海龙,不仅游动缓慢,姿态还十分优雅,而且雄性的海龙还会代配偶承担孵化幼崽的重任,可谓海洋中的“好爸爸”。

带纹矛吻海龙Dunckerocampus dactyliophorus

海龙目 海龙科 矛吻海龙属

趣说:名中带“蛇”的奇妙生物

除了长成“蛇”形的海洋生物,有些生物的名字里直接带了个“蛇”字,让人不禁好奇:它们和蛇有关系吗?

棘皮动物 蛇尾

此处的“蛇尾”可非蛇的尾巴,而是指一类棘皮动物。它们因腕的形状和运动姿势似蛇的尾巴而得名。相较于同属棘皮动物的海胆和海参,蛇尾长得更似海星,不过它们的身体(即体盘)较小且身体与腕的分界十分明显,所以不难将它们分辨开。

南海的多样蛇尾

长枝筐蛇尾Gorgonocephalus dolichodactylus

蛇尾纲 蜍蛇尾目 筐蛇尾科

与海百合共生的棕板蛇尾Ophiomaza cacaotica

蛇尾纲 真蛇尾目 刺蛇尾科

与软珊瑚共生的锦疣蛇尾Ophiothela danae

蛇尾纲 真蛇尾目 刺蛇尾科

软体动物 蛇螺

蛇螺,一类腹足纲动物,因贝壳呈不规则的弯曲管状似蛇形而得名。它们多喜欢藏身在造礁珊瑚中,并留壳口于珊瑚表面,一旦关上口盖,便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

大管蛇螺Ceraesignum maximum

腹足纲 滨螺目 蛇螺科

南海分布

鱼类 蛇鳗

蛇鳗,即蛇鳗科鱼类,是体型较为特化、外形差异较小的一类鳗鱼。它们头小尾尖体细长,身形极似海蛇,个别种类(如斑竹花蛇鳗)还将自己模拟成海蛇的配色。

斑竹花蛇鳗Myrichthys colubrinus

鳗鲡目 蛇鳗科 花蛇鳗属

东海、南海分布

蛇鲭(qīng)

蛇鲭,又名带鰆、刀梭、尖梭、短梭、油鱼等,是性情凶猛的掠食性中大型鱼类,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较深海域。大多数蛇鲭可食用,唯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俗称“油鱼”“圆鳕”等),因它们体内富含蜡质而易致腹泻、呕吐等,所以需仔细辨别小心误食。

蛇鲭Gempylus serpens

鲭形目 蛇鲭科 蛇鲭属

东海、南海分布

蛇鲻(zī)

去年的“南海龙影”一文中曾说过“龙头鱼”,而蛇鲻就与这龙头鱼密切相关。蛇鲻与龙头鱼同属仙女鱼目狗母鱼科鱼类,两者不仅关系亲近、长相相似,且同为经济种类,肉质细嫩而味道鲜美,皆适合油炸、炖煮等方式烹饪。

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与长蛇鲻Saurida elongata

仙女鱼目 狗母鱼科 龙头鱼属与蛇鲻属

我国各海区均有分布

登场:南海中的剧毒舞者

“南海物说”专栏曾为大家系统盘点过海洋爬行动物,其中便有海蛇。海蛇,爬行纲有鳞目眼镜蛇科动物,全世界现有70余种,全部有毒。绝大多数海蛇生活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少数种类也可见于温带海域。

海蛇分“真海蛇”和“海环蛇”两类。真海蛇,即海蛇亚科动物,与大洋洲陆生蛇类有亲缘关系,已完全适应海洋环境,绝大多数海蛇属于此类。

真海蛇

龟头蛇身的龟头海蛇Emydocephalus ijimae

比较原始的种类 鼻孔有瓣膜 只吃鱼卵

福建、广东、台湾沿海分布

短粗胖的平颏海蛇Hydrophis curtus

最典型的特征是较其他海蛇粗短的身体

南海分布

脑袋长角的棘眦海蛇Hydrophis peronii

也称角海蛇、角眼海蛇

以头部鳞片的角状突起而得名

南海分布

李小龙配色的长吻海蛇Hydrophis platurus

长着黄黑配色的身体和极长的吻部

在海蛇中独一无二

海蛇基本只分布于印度洋

和西太平洋沿海地区 但长吻海蛇是个例外

它们广泛分布在从非洲向东穿过太平洋

到美洲西海岸的公海中

海环蛇,即扁尾海蛇亚科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交替的黑色带和灰、蓝或白色环,与亚洲眼镜蛇有亲缘关系。海环蛇无法完全脱离陆地环境生活,需在陆地交配、产卵等,种类较少。

海环蛇

蓝灰扁尾海蛇Laticauda colubrina

又名黄唇青斑海蛇 上唇黄色

扁尾海蛇Laticauda laticauda

又名黑唇青斑海蛇 环纹较蓝灰扁尾海蛇明显 上唇呈暗褐色或浅蓝色

半环扁尾海蛇Laticauda semifasciata

两类海蛇比比看

虽为眼镜蛇的近亲,拥有剧毒,但海蛇大多性情温和,一般不会主动攻击人类,且事实上,海蛇的毒牙很短,毒液输出量有限,因此造成人类死亡的情况也很少见。

结语:海洋里的蛇影奇观

南海里的这些“蛇”影,无论是形似蛇的海鳝、飞驰如箭的颌针鱼,还是真正的海蛇,它们都展现出大自然令人叹为观止的创造力。这一幅幅令人目眩神迷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图景,也令我们本次的海洋探险充满了美妙和惊喜。

下一次,当你踏上海滩或潜入海底,不妨去追寻下这些神秘的“蛇”踪。也许你会与它们擦身而过,不期而遇。大自然的奇妙与生命的多彩多样,也有更多等待着你去探索发现!

知识链接:南海物说 | 南海里有“鼍”吗?说说那些南海里的爬行动物

海宝闹新春 | 南海龙影

海宝闹新春 | 南海有兔

海报闹新春 | 南海五虎

撰文: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