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活动纪实︱品历史,迎元旦,贺新禧

2025年01月07日15:18 公共服务部

日迈月征,朝轮暮转。1月1日上午,南海馆迎来了新一年首批参与教育活动的观众。观众们在这个崭新的日子里,与南南一同走进深蓝,遇见红绿彩,体验文物修复,探秘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背后的故事。

我是修复师——文物修复盲盒体验

“陶瓷器出水后随着温度、湿度发生改变,这些可溶性物质也会发生‘结晶-溶解-结晶’的变化。在这过程中瓷器的表面会发生脱釉、酥松等现象,因此,文物修复师会及时采取脱盐等措施.....”伴随着讲解员解谜式的介绍出水文物修复过程,现场观众纷纷点头,神情也逐渐从沉思默想到豁然开朗。

在了解出水瓷器修复流程后,观众们也表示想尝试当一回“神医”——文物修复师。看着一个个未知的文物修复盲盒,大家充满期待,跃跃欲试。在修复体验环节,大家专心致志,生怕损坏“文物”,通过碎片清理、胶带固定、胶水粘结、石膏修补、缮金打磨等多个步骤,终于完成了首个“修复”作品。

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仿佛穿越时空之门,与观众面对面。通过与历史的“对话”,大家更加领略了传统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的璀璨光芒。

遇见红绿彩——手绘红绿彩碗

“这件丙寅年造红绿彩碗的发现,揭开了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年代之谜......”通过讲述,观众们这才知道这件红绿彩碗背后有着重大意义,大家对深海考古更是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意犹未尽的观众们回到“遇见红绿彩——手绘红绿彩碗”社教活动现场,进一步了解红绿彩瓷制作工艺与丰富的纹饰内涵。

在手绘红绿彩碗环节,观众们手持画笔,兴致盎然,比对着“婴戏图”“鱼跃龙门”等传统纹饰,仔细描摹,最后,不忘在碗底印上年代底款——“甲辰年造”,留下时代印记。

历史上,红绿彩瓷的诞生,将瓷器带向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活动中,观众们更是在追溯红绿彩瓷的发展历程中,体会到古人艳而不噪、丽而不俗的纹饰审美,感受我国源远流长的制瓷工艺,以及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

元旦至,福门开。转眼间,南南又与大家共度了一个新岁序开的日子。愿2025年,我们一同眺向蔚蓝,奔赴繁星。

撰文:陈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