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纹饰说︱明代瓷器上的人物纹:穿越时空的文化印记

2025年01月02日15:27 文创信息部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人物纹样是中国纹样史上较早进入装饰领域的纹样之一。人物纹即以人物为原型创作的纹样图案,或刻画现场实景,或刻画神话传说人物,基本都有着吉祥的寓意。继上期与大家分享明代瓷器上的麒麟纹,本期我们来聊一聊明代瓷器上的人物纹。

明代瓷器上的人物纹饰丰富多彩,题材广泛,涵盖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多个方面,通过对人物形象、场景、动作的刻画,生动地展现了各种故事内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的明代瓷器中,也发现了众多人物纹饰,如仙人、婴戏、仕女和高士,这些人物纹饰涉及的典故也十分丰富,如醉八仙、仙人乘槎等等。

仙人纹

醉八仙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广为流传的八位神仙,分别为汉钟离、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自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和汤显祖《邯郸梦》问世以来,八仙的故事便广为流传,成为明朝时期瓷器上常见的装饰题材。

明青花八仙人物故事纹大罐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

仙人乘槎

“仙人乘槎”是中国传统吉祥纹饰图案,常见于瓷器、玉器、犀角器等器物之上。“槎”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被赋予了能够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神奇力量,人们称之为浮槎、仙槎、海槎、星槎等。早在西晋《博物志》中就有“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查(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的记载。

仙人乘槎纹

明代中期,“仙人乘槎”题材在民窑瓷画中十分盛行。画面中,一位仙人怀抱宝物,乘一叶小舟,于波涛之中飘然前行。有的图案,苍穹之上还闪现着星图,正如唐代李山甫在《赠徐三十》中所写“从今不羡乘槎客,曾到三星列宿傍”。

明青花人物故事纹碗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

婴戏纹

婴戏纹指描绘儿童嬉戏、玩耍的画面。又称婴戏图或耍娃娃,是瓷画人物的传统题材。明代的婴戏纹既丰富又富有特色,不但较为全面地反应了明代儿童生活的情景,而且画面普遍生动活泼,充满着童真的情趣和吉祥的意蕴。

明“丙寅年造”款红绿彩婴戏纹碗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

仕女纹

仕女纹是以中国古代女性为题材的一种传统装饰纹样。在明代,随着社会的繁荣和文化的昌盛,仕女纹也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仕女形象逐渐变得婀娜多姿、温婉动人,被广泛运用在瓷器、绘画、刺绣等领域。在瓷器上,仕女纹常常被刻画成身着华丽服饰、手持团扇或琵琶的贵妇形象,她们或静坐赏花,或翩翩起舞,展现出了一种优雅、高贵的气质。

明青花仕女纹碟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

高士纹

与仕女纹相对的是以文人雅士生活为题材的高士纹。在封建道德观念的约束下,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常以高尚的德行著称于世。因此,高士纹也被称为“高士图”。在明代瓷器上,高士纹常常被描绘成文人雅士在山间水畔抚琴吟诗、携琴访友、山涧行吟等场景。这些画面不仅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高尚情操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更寄托了人们对于精神自由和心灵归宿的追求。

明珐华蓝釉携琴访友人物故事纹梅瓶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

明青花高士纹罐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

明红绿彩高士纹碗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出水

每一种生动凝练的纹样背后,都有着耐人寻味的文化故事。这些图案巧妙地运用人物描绘的纹样同样蕴含着历史文化与艺术之美。在明代瓷器上,人物纹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风貌,更通过精湛的工艺和细腻的笔触,将一段段故事和美好愿望定格在了瓷器之上,成为了穿越时空而来的文化印记。

撰文:卢杨艳

摄影:李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