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2024年回顾︱凝心聚力启征程 踔厉奋发绘蓝图

2025年01月02日10:35 文创信息部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全年精彩回顾

接待观众人数超100万人次

举办展览9个

提供讲解服务2347场次

提供志愿服务2327场次4092个小时

开展社教活动432场

研发文创产品227款

线上活动直播总观看量近770万人次

全媒体报道总量超1万条

官方新媒体平台总浏览量达1285万人次

新增珍贵文物93件/套

获得国家、省、市各级表彰荣誉22项

1 党建引领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厅党组的重大决策部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等列入党支部重点学习内容并持续深入学习。开展集中学习27次,线下自学14次,召开党员大会3次,支委会研究部署工作24次,交流研讨2次,举办主题党日活动2次。

2 陈列展览

策划推出共计9个展览。“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探海寻踪——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提升改造)”“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只此绚丽——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汉代珠饰展”“来草原‘赶海’——中国南海贝类特展”“南海宝‘贝’——神奇的贝类世界”“古物新生——中国博物馆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2024年古陶瓷修复培训班成果展”等展览,其中,年度重点展览“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首次集中展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出水的文物408件(套)。展览开展前后引发热烈反响;展览媒体报道及转发数已突破万条。

3 公共服务

策划开展“我们的节日”“南海知时节”“专家导赏”“南海寻宝记”系列社教活动;“南海博学堂”社教体验活动、“走进博物馆”研学活动;开展“南海文化进校园”“开学第一课——大思政课进校园”“南海文化进公园”“南海文化进乡村”等流动博物馆活动;开发“我身边的珊瑚礁”“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奇珍异果”2条研学路线;依托新展,开发“‘瓷’旧迎新 龙行龘龘”“德行旌表 非遗牌坊”“娘惹的衣橱”“娘惹的厨房”“娘惹的珠绣”“珠饰里的璀璨星河”“南海鲤鱼灯”“深海里的裱花蛋糕”“遇见红绿彩”主题社教课程共9项。

馆藏《驶船更流簿》文物微电影宣传展演社教活动入选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

原创“‘更’海牧渔系列研学项目”荣获2023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并入围终评30个案例名单;

“耕耘祖宗海 传承做海人——南海鲤鱼灯”社教活动于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获最佳教育活动展示案例。

4 文化创意

完成开发设计227款原创文化创意产品,创历史新高。持续向馆外拓宽线上、线下文创产品销售渠道,今年新增10家文博、景区等单位进行文创代销,开通微信线上商城,开展线上文创直播带货。在馆内增设AR眼镜和飞行影院项目,给观众多元化参观体验。加强品牌推广工作,携文创产品参加各类文化产业展会和各类文创活动20余次。

举办2024年海南省文化创意产品大赛;承办中国文物学会文化创意发展座谈会,邀请全国28位博物馆文化创意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并为我馆文创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01 “春风里套装”文创产品荣获2024年度全国文化创意产品宣传展示活动文化创意案例

02 “南海奇珍”系列首饰参加2024海南省旅游商品大赛荣获金奖

03 参与“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获最佳展示奖金奖

5 媒体传播

南海馆媒体报道总发文数超1万条,总浏览量超6000万人次;全年直播19场,观看量近770万人次。微博话题“南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惊艳了”“文博热非遗热持续升温”“蓝色疆域的探索之旅”等3次登上全国微博热搜榜。年度重点展览“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开展前后陆续登上《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共同关注》《24小时》《新闻直播间》《第一时间》等新闻栏目,《寻古中国》《考古学家的神秘武器》《深海遇上丝路》等纪录片。

6 业务开展

持续性开展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出水文物的相关保护修复工作。2024年,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严格按照水下考古规程,完成了第三阶段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古沉船遗址考古调查工作。三个阶段共计提取文物928件(套)。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藏清代纺织品保护修复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全国馆藏纺织品保护修复计划”;邀请湖北省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专家到馆指导馆藏瓷器文物修复工作;配合海南省民族博物馆持续开展文物修复工作。

开展181件/套调拨文物的定级工作,经专家组现场评估,拟定一级文物2件/套、二级文物13件/套、三级文物78件/套;提用本馆藏品支持各类展览10次,其中:对外展览7次,馆办展览3次,共涉及本馆藏品232件(套)。

共完成6个捐赠项目,接收捐赠藏品122件(套);接收罚没砗磲等贝类、玳瑁、绿海龟、珊瑚及制品5批次,共计406件(套)和2575.6千克。

与湖北省博物馆签订《湖北省博物馆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合作框架协议》,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签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内蒙古自然博物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湖南职业艺术学院签订《馆校合作协议书》,与丹青国际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丹青国际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文物保护修复合作基地协议》,与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共建博物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培育硕士研究生。

配合中国博物馆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筹备举办“2024年全国古陶瓷修复培训班”及中国博物馆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古物新生——博物馆陶瓷文物保护修复研讨会”;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备案成为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数智化专委会首批团体会员。

7 队伍建设

讲解员孙梦圆获“首届‘博协杯’全国讲解员大赛专业组二等奖”;讲解员柴源获“全省博物馆讲解员大赛一等奖”;讲解员刘贞吟、王枫棠、桑婷等在“2024年全省博物馆讲解员大赛”“第三届社会科学各省区市社科普及基地讲解员大赛海南赛区选拔赛”“2024年海南省科普讲解大赛”中均荣获奖项;数名志愿讲解员在“2024年全省博物馆讲解员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讲解员孙积龙入选2024年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培养项目;讲解员孙梦圆被选派至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配套展览——“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成果展”,负责运动会期间的讲解工作。

积极开展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候鸟”人才工作站建设,搭建文博候鸟人才供需桥梁,引进9名高端“候鸟”人才。

8 安全生产

积极开展全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火灾、反入侵、防台防汛、库房安全、燃气安全、屋面安全、疏散通道等专项巡查,检查共计32次,配合消防部门开展“双随机”5次,监督完成安全隐患整改。严格施工现场用电管理、动火审批和监管,强化施工现场巡查检查,确保了展览施工期间零安全事故发生。组织安全应急演练78次,实施消防安全知识培训24次,覆盖施工人员、安保人员、新入职人员及关键岗位员工,共计450余人次,全面提升了全馆的安全防范水平。

9 帮扶助农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积极开展各项定点帮扶及乡村振兴活动,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馆驻沙坡村工作人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范“摩羯”台风等防台防汛工作上坚守一线,获得了人民群众和驻村工作队的一致好评。

做好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举办了第六期“智志双扶”夏令营活动,涵盖定点帮扶的五指山方龙村、福关村和小志愿者等41名儿童。

重点荣誉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入选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获评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馆藏《驶船更流簿》文物微电影宣传展演社教活动入选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

原创“‘更’海牧渔系列研学项目”荣获2023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并入围终评30个案例名单;

“耕耘祖宗海 传承做海人——南海鲤鱼灯”社教活动于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获最佳教育活动展示案例;

“春风里套装”文创产品荣获2024年度全国文化创意产品宣传展示活动文化创意案例;

南海奇珍系列首饰获2024海南省旅游商品大赛金奖;

参与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获最佳展示奖金奖。

回顾2024,太多时刻值得铭记;

展望2025,更多精彩纷至沓来。

昔日华丽篇章已化作美妙余韵,

我们将倾力书写崭新篇章,

一段专属于您与南海馆的温馨叙事。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诚挚感谢每一位观众的支持与陪伴!

撰文:卢杨艳、郭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