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南海蓝”志愿队|“南”朋友与南海馆的那些事(一)

2024年11月08日09:49 公共服务部

前 言

不知不觉,“南海蓝”志愿队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已经相伴前行了六个年头。在南海馆正常开放期间,每逢周末和节假日,总能看到这些身着蓝色马甲的“南”朋友们志愿服务的身影。他们用双手为南海馆的游客们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同时也身体力行地宣扬着志愿精神的力量。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索他们的故事,一起聆听那些关于责任与成长的温馨故事,体味来自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经历。

志愿心得

韩 倩

通过在南海博物馆的志愿服务活动,我自己学到很多也收获很多,在此想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随着博鳌南强村志愿讲解活动接近尾声,在这契机下,学校组织志愿者到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协助开馆工作。在开馆的前一天,讲解员给我们介绍了馆内的基本陈设、馆内设施、南海的人文历史等等,让我对博物馆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之后,不管是馆内的人文历史、文化遗产还是服务观众的态度,都深深吸引着我。

我认为志愿者工作是一种奉献,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胜任。通过在博物馆学习,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还让我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学会了如何倾听,学会了在了解文物的过程中沉淀自己的内涵,学会了思考,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发现自己有那么多的不足,只有学习不同的知识才会更加的懂得如何完善自己,从而进一步地把自己培养成复合型人才。

作为一名志愿者必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把志愿者工作做好。我认为懂得感恩本身就是一个人美丽的理由,所以志愿者工作也是最美的,志愿者工作不仅增长了我的学识,让我收获了友谊,还增强了我自我发展的意识,让我明白应该有意识地抓住一切机会充实自己,成长源于一步步脚踏实地的摸索,拥有坚韧的性格,才能为厚积薄发奠定基础。

在此,我也想表达自己的谢意,首先感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能够成为博物馆的一名志愿者,并在博物馆里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磨练自己;其次我要感谢博物馆的所有工作人员,感谢他们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使我在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中收获颇丰,我相信日后回想起在博物馆做志愿者的经历,这会是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志愿心得

符 婵

不知不觉与南海馆已经相识六年,从我还是一名青涩的学生到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常常会在自己的空余时间里参与馆里的志愿服务。在这六年里,我不仅仅帮助过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更是把志愿服务的精神传播了出去,传递给了我的学生,让我的教育活动更加的有意义!

六年前,带着对志愿服务的热情,带着对博物馆知识的兴趣,我与南海馆相遇相识。最初的工作是在导览机旁,指导游客们怎么使用导览机,到后来,我逐渐熟悉了博物馆的各个展厅内容、各项服务工作以及社教活动工作的细节,以至能够在各个方面都能为南海馆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在这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游客,解决了他们在旅行中的麻烦,同时在社教活动当中,和他们一起学习到了许多有意思的手工和南海文化。

六年中,我与南海馆产生了深深的羁绊。在这过程中让我感到最有意义的事情是,在博物馆的支持和我的引导下,我的一些学生也加入了志愿者服务队伍。曾经,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在春节期间参与社教岗的志愿服务,为活动时能够给观众们带来好的观看体验,学生们穿着厚重的表演服一遍又一遍地参加排练,能够在春节假期与我的学生相聚在南海馆,正是我志愿精神传递的体现!由此,我感到自己也成为了一名可以带领很多“小志愿者”为大家提供服务的“老志愿者”。

感谢南海馆,给我们提供了志愿服务的岗位,我们才能有这样一个机既能帮助别人,又能提升自己的机会。未来,我还会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前行,并持续地将助人为乐、志愿服务的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让志愿精神更好地传递。

结 语

本期两位志愿者的分享,让我们看到了“南”朋友在“南海蓝”志愿队中成长的点滴,也让我们看到了志愿精神在志愿工作中从生根发芽到薪火相传的美好历程。感谢本期两位志愿者的辛勤相伴,在下一期心得分享中,还会有更多的志愿者继续为我们书写志愿精神的新篇章,敬请期待。

撰文:李鑫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