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物说︱我的名字叫“中国”——说说那些以“中国”为名的南海生物II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5周年华诞,“南海物说”栏目继续更新“我的名字叫‘中国’”专辑。
往期回顾:南海物说 | 我的名字叫“中国”——说说那些以“中国”为名的南海生物
软体动物
中华牡蛎 Hyotissa sinensis
双壳纲 牡蛎目 缘曲牡蛎科
南海分布
牡蛎,俗称生蚝、海蛎子,是备受大众喜爱的海味之一。牡蛎是固着生长的滤食性贝类,两片贝壳大小不等(用于固着的那片较大)且形态还会因栖息环境不同而变化。
“牡蛎”一词实为泛称,可泛指牡蛎科和缘曲牡蛎科下众多成员。我们最最最常食用的长牡蛎,属牡蛎科,贝壳多长形、大而重,肉质肥厚,是目前商业化利用程度最高的品种。今天说的中华牡蛎,属缘曲牡蛎科,贝壳多圆形、大而薄,闭壳肌较大,也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品种。
牡蛎家族成员
长牡蛎 Magallana gigas
双壳纲 牡蛎目 牡蛎科
又称真牡蛎、长巨牡蛎、日本牡蛎、太平洋牡蛎,原产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因生长快速且环境适应性强而被人为引种和养殖
密鳞牡蛎 Ostrea denselamellosa
双壳纲 牡蛎目 牡蛎科
广东以北沿海分布
鸡冠牡蛎 Lopha cristagalli
双壳纲 牡蛎目 牡蛎科
南海分布
节肢动物
中国小蛙蟹 Umalia chinensis
软甲纲 十足目 蛙蟹科
南海分布
蛙蟹,又称旭蟹、老虎蟹,泛指软甲纲十足目蛙蟹科动物,因外形和蹲立的姿态与青蛙相似而得名。除外形和姿态奇特外,蛙蟹的运动方式也不似其他螃蟹,它们是前后新行进的。走到合适藏身处时,它们会用自己扁平的步足挖开沙子,把自己扎进沙坑,只露出眼睛。
最常见,同时也是体型最大的蛙蟹科动物是蛙蟹,它们头胸甲最长可近18厘米。相比之下,中国小蛙蟹个头非常小,头胸甲长仅2厘米左右。
蛙蟹家族
蛙蟹 Ranina ranina
软甲纲 十足目 蛙蟹科
东海、南海分布,主要栖息在潮间带至水深百米的沙质海底
背足蛙蟹 Notopus dorsipes
软甲纲 十足目 蛙蟹科
福建、台湾沿海分布
东方小蛙蟹 Umalia orientalis
软甲纲 十足目 蛙蟹科
东海、南海分布
鱼类
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
软骨硬鳞类 鲟形目 鲟科
黄海、东海、南海分布
鲟鱼是古老的大型鱼类,演化历史可追溯至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同鹦鹉螺、中国鲎等一样属于“活化石”动物。鲟鱼囊括了各种鲟、鳇、铲鲟、拟铲鲟、白鲟等。地道的“鱼子酱”便产自各种鲟鱼的鱼卵。
鲟鱼家族成员
中国邮政1994年发行的特种邮票《鲟》
(左上)鳇 Huso dauricus,也称达氏鳇,见于乌苏里江、松花江等
(左下)白鲟 Psephurus gladius,见于黄海、东海、钱塘江、长江等
(右上)中华鲟 Acipenser sinensis,见于黄海、东海、南海、钱塘江、长江、闽江、珠江等
(右下)达氏鲟 Acipenser dabryanus,也称长江鲟,见于长江等
作为溯河洄游性鱼类的中华鲟,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海洋中度过。它们在与海洋相通的大江河(主要是长江)中出生,在海洋中成长,性成熟后每隔数年溯回江河繁殖。中华鲟是鲟鱼中分布最南的物种,南海中也曾出现过它们的身影。
中华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极度濒危物种,至今种群状况仍不乐观,保育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撰文: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