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中秋节期间正常开放
尊敬的各位观众: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2024年中秋假期期间(9月15日至9月17日)将正常开放,9月23日(星期一)闭馆整休。每日开放时间为9:00-17:00(16:30停止入馆),欢迎广大观众前来参观。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2024年9月14日
观展指南
只此绚丽——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汉代珠饰展
“只此绚丽——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汉代珠饰展”精选汉代珠饰类文物共计192件/套,通过“璀璨夺目”“匠心独运”“珠玉在侧”和“美美与共”四个单元,充分展现了珠饰文物之美,传递了制作工艺、技术传播和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等历史信息。在重现汉代番禺“珍奇荟萃、商业繁华”的生动历史画卷的同时,折射出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以及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通过小小珠饰,串联起深厚的南海海洋文明,续写绚丽“琉光”,让更多的观众感受粤地珠饰之美。
展览地点:北区二层8号展厅
南海人文历史陈列
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唐宋以来,中国政府将南海诸岛纳入版图,设府管辖;设置水师,巡海守卫;拟定地名,持续管理。展览通过大批资料,三沙岛礁360°全景高清互动(VR影像展示)让观众在展馆中感受千里之外的南海之美。
展览地点:南区二层1、2号展厅
南海自然生态陈列
南海是中国四大海区中最大、最深、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的海区,在广袤海域中散布着众多岛、礁、滩、沙。展览利用光、影、声等展示手段,结合触控、虚拟现实等展示技术,以“南海记忆”“南海花园”“南海宝藏”“南海风云”“保护南海”为主题,通过海洋生物标本、陆地生物标本、矿物与活体海洋生物等动静结合的展示内容,全面、集中地展示了南海自然生态、生物与资源的多样性,为您铺开一幅广袤、深邃与富饶的南海画卷。
展览地点:南区一层10号展厅
八百年守候——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
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于1996年发现,1998-1999年试掘,2007-2008年正式发掘,出水文物万余件,以陶瓷器为主,另有铁器、木质船板以及少量铜器残片。展览以华光礁Ⅰ号沉船为核心,立足于沉船本身,通过数万件出水文物和沉船结构剖析展示,对沉船的发现、出水、船体、船货等信息进行全面释读,面向南海、以小透大,见证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帆樯鳞集、梯航万国的恢弘历史,凸显了南海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历史地位。
展览地点:南区二层3号展厅
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
“做海”一词来自海南方言,读作“duò hái”,涵盖所有与海相关的作业方式。展览以出海、祭海、耕海、更路、渔歌、我的祖宗海为展示提纲,通过近三百件渔民生产、生活工具,利用“分拆图例”与“互动参与”的展示方式,再现海南渔民在这片海域上世代耕耘的生产智慧与向海而生的无畏精神。
展览地点:南区三层7号展厅
源同流异——馆藏清代外销艺术品展
17至19世纪由中国销往西方的瓷器、银器、牙雕、扇子、画作等外销艺术品,洋溢着中国的传统风格和审美趣味,又散发着西洋的异国情调和艺术风尚,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西方掀起了“中国风”的社会时尚,成为中西文化对话与融合的历史见证。该展览将带您走进17-19世纪的欧洲,透过这些中国艺术品感受当年的繁华盛世。
展览地点:北区三层9号展厅
南海鲸灵——馆藏鲸类标本展
“南海鲸灵”是本馆继“南海识贝”后推出的又一原创自然类专题展览。观众可在本次展览的“水中巨兽”“演化故事”“观鲸地图”“知行未来”四个知识展示单元与“鲸喜”主题文创展售单元中,观赏到近30件制作精美的鲸类标本和模型,并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互动装置、文创产品等载体,全方位地获取与鲸有关的科学、人文、历史与艺术知识;同时能够“因了解,生热爱,成行动”,为守护好全人类共同的海洋家园贡献出智慧与力量。
展览地点:北区一层
扫描二维码云上观展
参观须知
1.实名制入馆。持二代居民身份证、海南省第三代社保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原件的观众到南大门安检处刷证进馆参观;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护照等有效证件的观众前往票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方可进馆参观。
2.提供免费定时中文讲解服务,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30、10:30,下午14:30、15:30;本馆另配有自助语音导览器,可免费租用。
3.严禁携带各类管制刀具、打火机等危险品入馆,场馆内严禁吸烟(含电子烟),禁止携带宠物入馆。
4.衣冠不整者、酗酒者谢绝入馆。
5.场馆内请勿奔跑、追逐、攀爬、躺卧,请勿使用闪光灯、自拍杆和脚架,请勿触摸展品以及大声喧哗,并将手机调至静音。
撰文:郭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