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博物志|怀袖雅物 扇舞东风

2024年08月29日15:44 文创信息部

扇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深受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在众多的扇子种类中,广州外销扇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风靡了整个欧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风靡欧洲的广州外销扇。

外销扇

外销扇,是在清代中西海上贸易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外销工艺品。中国制扇工匠尤其是广州工匠将传统工艺与西洋审美相融合,创作出大量中西风格共融,专供外销的扇子。这些专供外销的扇子,色彩艳丽,纹饰华美,材质多样,与中国的传统扇、文人扇有明显区别。从形制而言,外销扇既有中国传统的团扇、折扇和羽扇等式样,也有西方来样、欧式造型的特殊骨扇。

团扇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扇框及扇柄多以竹制,扇面上常绣有花鸟、人物等图案。在扇柄处饰有扇坠、流苏之饰,精巧雅致。就造型而言,团扇以圆似明月的居多,代表着团圆友善、吉祥如意,但其他形状的也不少,其中,八棱形、秋梨形是除圆形之外较常见的。

如清竹柄绢本彩绘人物纹团扇,扇面圆形,扇柄竹质,绢本彩绘仙娥童子图,仙娥左手微捻,垂首顾盼,妩媚多姿,童子手捧花篮,举头凝望,天真可爱,二人似在采撷鲜花以赴盛宴,显现出一种和谐而美好的意境。

清竹柄绢本彩绘人物纹团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象牙柄花鸟人物纹八棱团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象牙柄花鸟人物纹秋梨形团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折扇

折扇,主要指以多根扇骨和纸质或丝质扇面共同构成的扇子。折扇在所有种类的扇子中最为畅销,其开合便利,适合携带,尤其是在19世纪的欧洲,能够帮助女性在社交场合完成复杂的扇语,外销数量远超于其他扇子。

外销折扇的风格有别于一般折扇。中国传统折扇多为文人雅士使用,传统折扇多以竹木为扇骨,纸质扇面上题字作画,尽显文人风雅。外销折扇则全然不同,从材料选择到制作工艺,都极尽豪奢奇巧,绚丽华美,十分符合当时贵族女性的流行风尚,以搭配其浮华精致的礼裙。

如清金银累丝烧蓝花卉骨牙片贴面庭院人物折扇,金银累丝扇骨,大骨凸饰花卉纹,小骨装饰烧蓝珐琅花卉,纸本扇面彩绘庭院人物,人物牙片贴面,织锦裁衣。配有黑漆描金花卉纹开光庭院人物扇盒,内衬彩绘花鸟纹,集多种技艺于小小的一把扇子之上,足见工艺之精巧。

清金银累丝烧蓝花卉骨牙片贴面庭院人物折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象牙镂雕骨牙片贴面“杨门女将”人物故事折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贝雕镂空描金骨单面彩绘西洋人物签名款折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玳瑁描金骨牙片贴面人物故事双层折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檀香木镂雕骨彩绘人物花鸟纹折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骨扇

骨扇,仅有扇骨构成,展开后扇骨连缀自成扇面。这种形制的扇子在中国传统扇中前所未见,是西方来样加工订制的欧洲造型扇子。骨扇在中国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广州,此后风行海外两百余年不衰,是中国外销扇流行时间最长的一种款式。

如清象牙单面镂雕“百鸟朝凤”图扇,整扇象牙制,大骨浮雕菊叶纹开光亭塔山水,扇尾镂雕各式花鸟,扇面以牙丝铺地分九层纹饰雕花鸟纹开光凤凰,中心有一处椭圆形开光供定制刻字,彰显出独特的东方韵味。

清象牙单面镂雕“百鸟朝凤”图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檀香木双面镂雕亭台人物纹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骨彩绘开光西洋人物图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帽章扇

清朝乾隆至嘉靖年间出现了一款完全由扇骨构成,以丝带连缀,且扇面可360度展开后呈团扇造型的扇子,西方称之为“帽章扇”。“帽章”指的是一种装饰于帽缘上的圆形徽章,通常花色亦成同心圆形状。它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可谓“昙花一现”,主要集中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极为名贵的外销扇品种,传世极少,多为欧洲皇室贵族旧藏。

如清象牙单面镂雕开光亭塔山水图扇,该扇扇面轻薄通透如蝉翼,采用单面镂通拉丝薄意浅浮雕的技法,由同心圆向外做九层装饰。其玲珑剔透的质感、鬼斧神工的技艺,完美体现了当时外销扇象牙雕刻工艺的高超水准。

清象牙单面镂雕开光亭塔山水图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羽扇

羽扇,是以禽鸟羽毛为材料制成的扇子。西洋制扇多用孔雀、鹤等珍贵飞禽羽翎制作,外销扇中也有此装饰技法,但多与彩绘结合,或是将绒羽装饰在刺绣类执扇之上,别具趣味。

如清象牙镂雕骨鹅毛彩绘人物花卉图羽扇,该扇是象牙扇骨,大骨浮雕小骨镂雕庭院人物和花卉纹,白色羽毛铺排而成扇面,彩绘清代官员家眷庭院闲坐图,展现出浓厚的艺术气息。

清象牙镂雕骨鹅毛彩绘人物花卉图羽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象牙镂空骨白鹅毛孔雀翎彩绘花鸟人物纹羽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玳瑁骨黑白波浪纹羽扇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徐徐展开的外销扇,犹如打开一个认识中国的窗口,拉近了东西方文化的距离,作为代表东方之美的名片之一,外销扇向西方展示着中国风尚,勾勒出一幅中外文化交流的绚丽画卷。

撰文:卢杨艳

海报设计:郑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