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执此一壶 饮尽风雅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世间有一雅器,横跨茶酒两界,备受青睐,穿越历史长河,魅力不减当年。
此器名曰“执壶”,亦称“注子”或“注壶”,隋代出现,唐中期盛行,宋元时期器型多变,初为酒具,明清之后,多用作茶具。
宋代执壶·简约淡雅
在宋代,斗茶之风盛行,执壶作为一种重要的器具,其需求量极大。
而其中的青白瓷执壶在当时独树一帜,釉色尤为淡雅温润,白中见青,素面无纹或表面刻弦纹。
此时,人们深受“文人意趣”影响,执壶造型设计崇尚朴素、简洁、轻松、自然的特点。
其审美重心从造型转向釉色,更显轻盈秀丽的造型比例,十分符合宋代人的审美。
01 宋青白釉葫芦形执壶
形似葫芦,小口束腰,上小下大,卧足。腹部一侧附弯曲长流,另一侧附曲柄。素面无纹,施青白釉,底无釉。
02 宋青白釉刻划花执壶
瓶口微撇,束颈,折肩,弧腹渐收,下接矮圈足;肩部一侧附弯曲长流,另一侧附宽扁曲柄,近口颈部两道弦纹,肩腹均装饰刻划花纹,施青白釉,底无釉。
03 宋青白釉瓜棱执壶
壶喇叭口,方唇,束颈,丰肩,瓜棱腹,下接圈足。肩部一侧附长曲流,另一侧附宽曲柄;肩部有弦纹两道;器身施青白釉,底无釉。
元代执壶·高妙隽雅
元朝是由蒙古族统治的王朝,蒙古人以其能歌善舞和盛行的饮酒之风而闻名。
在元朝的陶瓷工艺中,酒具的烧制技艺达到了一个高峰,种类繁多,包括梅瓶、玉壶春瓶、高足杯等,执壶也是重要的酒具之一。
而元青花执壶更是以独特的发色和绘画技巧,充分展现了元青花酒具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01 元青花花卉纹八棱执壶
八棱青花执壶,口流部分包裹凝结物,壶身满饰青花纹饰,分八层,自上而下依次为蕉叶纹,回纹,覆莲纹,卷草纹,八处开光各式花卉、花草纹,仰莲纹,卷草纹,执手绘卷草纹,执顶端另附一系用于拴附器盖。
02 元青花菊纹葫芦形执壶
壶身形似葫芦,上下双腹,束腰平底。近口部绘蕉叶纹,上、下腹均绘串枝菊纹,腰部绘回纹,流部绘卷草纹。
清代执壶·精致秀雅
清代的执壶,以其秀丽雅致的外形和精湛的工艺而著称。
尤其是清代的广州,商贸兴盛,商贾云集。广州十三行的外销艺术品盛极一时,“中国风”成为欧洲大陆追捧的时尚品味。
绚采华丽的广彩瓷及银光湛湛,熠熠生辉的外销银器兼具美观性与实用性,受到欧美社会的普遍喜爱。
01 清乾隆广彩开光人物纹执壶
敞口,兽首鸭嘴流,曲柄,垂腹,圈足。以广彩装饰。盖面隆起,盖面上饰两处开光,内绘山石、树木、鸟等,开光外饰折枝花卉纹,盖顶置一圆珠形钮,盖钮中央绘花卉纹,盖钮一侧有一贯通小孔。颈部几何形锦地上饰青花花卉纹;腹部有一椭圆形开光,内绘人物图;柄部饰折枝花卉纹;圈足外壁饰一周卷草纹。
02 清银镶木把执壶
壶身为银质,壶把为木质,平底,壶身基本为素面,壶盖与壶身相连,盖面及盖钮上均有一周的立体连珠纹。
03 清银錾刻花卉龙纹四足执壶
壶银制,圆腹,竹节柄,无盖,四足。器身为六瓣瓜棱形,分别錾刻龙纹及梅、兰、菊、竹、莲等花卉图案。四足外撇,饰云纹。
04 清银錾刻花卉纹三足执壶
壶银胎錾花,粗颈,垂腹,龙形柄,有盖,三足。通体在银质胎体上錾刻花叶纹,雕工细致;盖钮为松鼠蹲踞,憨态可掬;三足外撇,刻云纹。
执壶,不仅饱含着液体的温润,更镌刻着时代的印记,是茶酒文化交织下的璀璨明珠,历经岁月洗礼,依旧温润如玉。
撰文:卢杨艳
海报设计:杨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