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饰说|南有嘉鱼——鱼纹
炎炎夏日,阳光洒满大地,水中的鱼儿在碧绿的莲叶间畅游。上期我们欣赏了莲纹的优雅姿态,本期我们一同领略鱼纹的独特魅力。
鱼纹是以鱼为基本元素组成的纹样,因“鱼”谐音“余”,鱼纹被赋予了“富贵有余”“年年有余”等吉祥寓意,承载着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
鱼纹出现时间甚早,早在新石器时期的陶器上已有发现,历朝历代中皆可见之。
鱼纹形式或单或双,或三五追逐,鱼水相融。其表现领域甚广,在瓷器、建筑等装饰中均可寻见其踪迹。
鱼纹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装饰纹样,双鱼纹更是被赋予了富饶与和谐等吉祥的象征意义,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了独特的地位。
在南宋时期,双鱼纹开始流行,而到了元代,这一纹样更是盛行,成为当时龙泉窑瓷器上常见的主题之一。
宋龙泉窑青釉双鱼洗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以馆藏元代青釉莲瓣双鱼洗为例,此器物内饰中间贴塑双鱼纹,外壁一圈弦纹刻有莲瓣纹,其器身釉色呈现出均匀而温润的光泽。此洗中间的两条鱼儿,灵动而自由地游动于其中,宛如一幅古老的画卷,展现出一种静谧而美丽的意境。
元青釉莲瓣纹双鱼洗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及至明清两朝,以鱼纹为题材的大量涌现,其中鱼藻纹是祥瑞之意的代表,不仅为皇家所喜,更是一种普天下百姓所钟爱的吉祥纹饰。
明青花鱼纹碗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以馆藏清乾隆外酱釉内青花鱼藻纹碗为例,此碗胎质莹润光洁,釉质精致晶亮。内饰青花鱼藻纹,水藻飘逸生动,鱼儿游弋其间,妙笔画出池中雅,也道尽鱼池之乐。
清乾隆外酱釉内青花鱼藻纹碗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鱼纹的美好寓意
鱼作为具有强大繁殖能力的生物,自然被人类用来象征繁衍子孙的图腾纹饰。流传至今的双鱼图便是表达了人们对婚姻美满、多子多福的祈愿。
元龙泉窑青釉莲瓣纹双鱼洗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鱼儿们欢快地游弋,数量众多,色彩斑斓,它们色彩勾勒出了一幅“金玉满堂”图景。这一图案不仅代表着财富的丰盈,更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与多彩。
明漳州窑红绿彩人物花卉鲤鱼纹盘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年年有余又称“连年有余”,是很受民间欢迎的吉祥图案。“莲”和“连”同音,“余”和“鱼”同音,借喻年年都有结余的富裕生活。
清玳瑁雕“莲莲有鱼”图香盒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鱼龙转化吉祥纹饰是以鱼龙组成,鱼化为龙,常用在科举考试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的吉祥祝福之中。
清金漆鱼化龙木雕板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鱼纹作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其丰富的寓意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使其成为了中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文化艺术创作中,鱼纹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撰文:卢杨艳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