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媒体说丨娘惹从未远去的南洋故事

2024年04月07日09:32

本文转载自《海南日报·海南周刊》(2024年4月1日B08/B09跨版)

3月26日,由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及土生文化馆、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等单位推出的“峇(bā)峇(bā)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开展。来自新加坡的124件(套)峇峇娘惹文物首次亮相中国。

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海上交通的十字路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环。特殊的地理位置让部分来自全球各地的贸易者在此落脚生根,孕育了许多“土生”群体,其中便有峇峇娘惹。峇峇娘惹是谁?峇峇娘惹文化和中国文化有何联系?本期《海南周刊》为您讲述峇峇娘惹的故事。

娘惹老照片

峇峇娘惹是谁?

东南亚土生华人社群

峇峇(Baba)娘惹(Nyonya),也被称为土生华人,是15世纪初定居于东南亚一带的中国移民和当地原住民所生的后代。“峇峇娘惹”这一名称出现于明清时期,男子称“峇峇”,主要负责对外参加社会事务,女子称“娘惹”,主要管理家中事务。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最早可追溯至汉代。有专家认为,最晚在东汉时期,中国的海商就已前往东南亚各地开展海上贸易,且往返均需通过马六甲海峡。

随着中国航海技术的发展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不断拓展,15世纪初,东南亚出现了中国移民聚居区。郑和下西洋前,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巴亚和苏门答腊的旧港,各有数千人聚居的中国移民社群。

此后,越来越多居住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福建、广东潮汕一带的人们,航行前往东南亚各国从事商贸业务,其中的一部分人最终定居印尼和马来半岛,与当地人通婚,形成了最早的峇峇娘惹。随着华人移民的增多,语言开始融合,峇峇娘惹社区出现,这就是东南亚的土生华人社群。

土生华人文化的根源是中华文化,但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东南亚本土文化和欧洲文化的影响,因而在语言、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策展人李其仁看来,峇峇娘惹社群的形成,体现了中华文化和东南亚本土文化的包容与创新。

精致的饮食

重要日子摆长桌宴

在东南亚,人们评价一位娘惹是否贤惠主要看两方面:一是娘惹菜做得好不好吃,二是珠绣鞋做得好不好。

李其仁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娘惹美食用料比较复杂,融合了多种饮食文化的特点,“经常要用到马来香料,以及中国菜的烹饪方法,各取所长”。娘惹做菜前会精心准备亚参片、亚参膏、咖喱叶、黄姜粉、芫荽粉、红葱、八角、肉桂、葱头油等配料,娘惹菜香浓艳丽,酸甜中带微辣。

峇峇娘惹对饮食十分重视,厨房往往是家庭的核心地带。他们对餐桌、餐具、进餐方式、布置摆设等十分讲究。本次展览展出了不少瓷器——娘惹制作美食的辅助工具。其中,便有来自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的粉彩凤凰牡丹纹盖盅。

娘惹瓷器样式丰富,大多数用于盛放和储存食物,最常见的品类有盖罐和盖盅。瓷器上的图案设计精美,大多是瑞兽、花鸟等中国风图案,其中最经典的是凤凰牡丹组合图。李其仁介绍,在土生华人家庭,大的盖罐和盖盅通常用于盛放饮用水、食物或甜点,小的则用来存放化妆品、糖果等。峇峇娘惹们一般会把寓意幸福美满的美食放于其中,如燕窝汤、甜汤圆、椰浆饭等。

凤凰花卉纹盘

在展厅内,记者还看到了英式粉彩凤凰牡丹纹茶壶、粉彩凤凰牡丹纹碗等娘惹瓷器。它们大多色泽鲜亮,最常见的底色是绿色,搭配粉、黄、珊瑚红、蓝、棕等颜色。

说到娘惹美食,不得不提长桌宴(Tok Panjang)。“Tok”是闽南方言,意为“桌子”,而“Panjang”则是马来语,意为“长”。在东南亚地区,长桌宴是土生华人社区特有的家宴形式,峇峇娘惹们通常在做寿、结婚等重要日子,设长桌宴,以丰盛的娘惹菜肴和糕点招待亲朋好友。

隆重的婚礼

珠绣鞋是必备嫁妆

峇峇娘惹社群非常重视婚礼。他们的婚俗文化保留了大量的华人传统习俗,也融入了一些西方文化、马来文化的元素。

传统的峇峇娘惹婚礼程序复杂,需12天才能礼成。20世纪30年代以前,峇峇娘惹的婚礼沿用清代中国的礼制:新人跪拜叩头,敲锣打鼓、抬花轿,场面十分热闹。

峇峇娘惹的婚房十分讲究,通常配备一张四柱帐杆睡床、一个双层橱、一个架着瓷脸盆的洗涤架、一个梳妆台,还有一张摆放着龙凤烛的桌子和两把椅子。其中,婚床是婚房的核心区,床面刷漆,上有描金装饰和吉祥图案。本次展览展出了来自新加坡土生文化馆的描金镂雕花婚床(一套)。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张床的床帘、床套上绣着凤凰、牡丹、麒麟、蝴蝶等图案。

峇峇娘惹的婚床

除了婚床,一些小物件也能体现峇峇娘惹对婚礼的重视。在东南亚地区,制作珠绣鞋是娘惹们必须掌握的女红技能之一。成套的珠绣鞋是娘惹们不可或缺的嫁妆。出嫁前,娘惹会为自己未来的丈夫和公婆精心缝制珠绣鞋,婆家则会将珠绣鞋和其他珠绣品一起放在婚房里,展示给亲朋好友看,以显示新娘的贤惠能干。

花卉纹船型珠绣鞋

参观本次展览,除了可以看到珠绣鞋,还可以看到几双很特别的“男士拖鞋”,鞋子表面的图案细致而丰富。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峇峇娘惹在交换结婚礼物时,新郎会收到这样一双以金丝银线绣制的拖鞋,并在举办婚礼的过程中穿在脚上。

此外,新娘还会给新郎送自己刺绣的腰包,在梳头仪式上,新郎、新娘均会佩戴腰包。本次展览展出了一件来自新加坡国家博物馆的刺绣腰包。从样式上看,它应该是仿照清代流行的中国刺绣荷包设计制作而成的。

“你看这件粉彩凤凰牡丹纹盖罐,土生华人叫它‘kamcheng’,这个词来自闽南语,和‘感情’发音类似,它是在峇峇娘惹结婚时用来装汤圆的。”李其仁介绍,在峇峇娘惹结婚仪式举办前,新郎、新娘会互送汤圆,而且必须一口吃下红白两颗汤圆,因为这寓意喜庆甜蜜、白头偕老

独特的建筑

“中国巴洛克”风格

如果你去马来西亚槟城娘惹博物馆打卡,会发现土生华人建造的房屋很有特点。他们的居所多为中西混合式建筑,既有中国传统造型的门窗,中国闽南建筑的前廊和多个天井等类似闽南古厝和闽南骑楼的建筑特点,又有马来式的屋檐、欧式的梁柱雕饰等,在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这种欧洲审美传统和中国及东南亚图案的融合,形成了一种被专家们称为“中国巴洛克”的建筑风格。

服饰是穿在身上的文化史。几个世纪以来,娘惹服饰融合不同文化元素,对东南亚港口城市的国际化环境作出了回应。

模特在展览现场展示峇峇娘惹服饰

娘惹服装通常分为常服和礼服。常服又可分为青年娘惹装和老年娘惹装,青年娘惹装的上衣称为“可峇雅”,老年娘惹装的上衣称为“长衫”。礼服有婚礼服和丧礼服两个类别,基本承袭了中国明清时期的婚丧服饰样式。

具体来说,上衣长衫长至脚踝,包括鸡心领、宽松的对襟长袖上衣,内穿白色立领长袖小衣,搭配下装纱笼,脚穿木屐拖鞋。娘惹日常穿的长衫颜色以单色系的褐色、黄棕色为主,青色也有使用。作为礼服的长衫款式结构变化不大,颜色则多为喜庆而不失优雅的红色。

可峇雅来源于马来传统的女式上衣,前长后短,多有绣花纹样,颜色以浅色淡色为主,看起来比较素雅。制作可峇雅有时会使用轻薄的面料,将长至膝盖的衣服变短至腰部,剪裁更加合身,充分展示女性的身体线条。这种设计既符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又有利于展现女性的含蓄美。每逢重要节日或生日、婚礼日等,娘惹们会穿着鲜艳的薄纱可峇雅、纱笼、珠绣鞋,佩戴华丽的首饰出席。

娘惹首饰

从宽松偏长的长衫到修身精美的可峇雅,从朴素深沉的单色调到对比强烈的多色调,从简单的几何纹饰到夸张多样的立体图案,几百年间,娘惹服饰一直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而随着娘惹文化影响力越来越大,娘惹服饰也频繁进入公众视野。新加坡航空的空姐制服,就是典型的娘惹服饰。这套“可峇雅+纱笼”制服是由巴黎高级时装设计师Pierre Balmain(皮埃尔·巴尔曼)于1974年设计的,至今仍是新加坡航空的标志之一。

“峇峇娘惹文化为东南亚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恰恰印证了‘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表示,这次以峇峇娘惹为主题办展,不仅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也为国内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出海”后的包容性和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