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南海物说 | 南海自然字典

2024年03月21日11:22 自然部

南海物说

南海自然字典

—双字组合篇—

龙年新兴的流行语“龙行龘龘”,再次让国人通过汉字了解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此之前,我们基本上不会在日常生活中看见和使用这个汉字。“龘”字绝对属于生僻字的范畴了。

说起生僻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就是博物馆里的生僻字特别多!而且就多在那些展品的名字上!像历史文物的,有“簋”“甗”“斝”“觯”;自然标本的,有“䗩”“蠵”“蟳”“鮨”“魣”“鱵”。总结起来两句话:一是没想到能相见;二是见与没见,区别好像不大,基本上还是不认识。

为能助您缓解字盲焦虑,悠然享受阅读乐趣,我们专门收集整理出一本《南海自然字典》,祝您使用愉快!

今天为您带来——“双字组合”组。

软体动物

芜,意杂乱,常见于“荒芜”“芜杂”等词。菁,意为植物,与“芜”组成“芜菁”,是大头菜的学名。芜菁,也作芜青、蔓青、变萝卜、圆根,属草本植物,拥有近球形肉质块根。外皮白色、黄色或红色的块根,可熟食或用来泡酸菜、作饲料等。高寒地区可代粮用。

芜菁 Brassica rapa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十字花目 十字花科

当然,芜菁并不是今天的主角,芜菁螺才是。

因贝壳状如洋葱而俗称“洋葱螺”的芜菁螺,是骨螺科珊瑚螺亚科动物,它们基本上只生活在肉芝软珊瑚中。它们会从珊瑚根部钻孔而入,待找到空隙处便停留下来定居。

芜菁螺 Rapa rapa

腹足纲 新腹足目 骨螺科

南海有分布

花环肉芝软珊瑚 Sarcophyton trocheliophorum

刺胞动物门 珊瑚虫纲 软珊瑚目 肉芝软珊瑚科

南海有分布

节肢动物

蝤,多音字,读qiú时,常与“蛴”组成“蝤蛴”,指天牛的幼虫,古语有云:颈如蝤蛴,意思是女子的颈项洁白丰润;当读yóu时,常与“蛑”组成“蝤蛑”,指梭子蟹一类,尤指锯缘青蟹。

锯缘青蟹,因体色青绿而得名。近岸和河口附近常见,市场中也常见售卖,是经济价值较高的种类。

锯缘青蟹 Scylla serrata

软甲纲 十足目 梭子蟹科

南海有分布

鱼类

鮟、鱇,也作𩽾、𩾌,同为鱼名用字,基本不单独使用。组成“鮟鱇”时,便成了当下许多人熟知的外貌丑陋的鮟鱇鱼。

黑鮟鱇 Lophiomus setigerus

鮟鱇目 鮟鱇科 黑鮟鱇属

南海有分布

往期链接:南海物说 | “福”兽送福,开启新年

鲂、鮄,同为鱼名用字。鲂鮄,主要指鲂鮄科鱼类,一类形态怪异的底栖性鱼类,会用自己胸鳍下方的游离鳍条在海底爬行和搜索食物。还有一类与鲂鮄撞型的“豹鲂鮄”,具有更高超的技能,除“走路”时胸腹鳍联合作业外,紧急时还可煽动其硕大的胸鳍飞逃。

上:鲈形目鲂鮄科的日本红娘鱼 Lepidotrigla japonica

下:豹鲂鮄目豹鲂鮄科的东方豹鲂鮄 Dactyloptena orientalis

南海均有分布

鲯、鳅,同为鱼名用字。俗称“鬼头刀”的鲯鳅,体扁、头大、尾深叉,最大体长可超2米。它们常追袭飞鱼或沙丁鱼等表层鱼类,有时也会跳出水面捕食。

鲯鳅 Coryphaena hippurus

鲹形目 鲯鳅科 鲯鳅属

全球广泛分布,我国渤、黄、东、南海均可见

鸟类

矶,意为水边突出的岩石或石滩;鸫,鸟名用字。矶鸫则为一类小型善鸣鸟类。在欧亚大陆较为常见的蓝矶鸫,主要栖息在岩石斜坡、悬崖和山谷中,在海南岛为留鸟或候鸟。它们两性异色,雄鸟通体暗蓝灰色或腹部深栗色,雌鸟上体深褐至灰蓝色,下体有鳞片纹。

蓝矶鸫 Monticola solitaries

上:雄性 下:雌性

雀形目 鹟科 矶鸫属

海南岛有分布

䴙、䴘,同为鸟名用字。组合而成的“䴙䴘”,为一类常见于水面的潜水鸟类,也可称为“游禽”。它们因后肢大大后移而几乎无法在陆地上站立和行走,但却极善于空中飞翔、水中游泳或潜水,如小䴙䴘,它们几乎整天都待在水面上,甚至鸟巢也建造在水面上。

小䴙䴘 Tachybaptus ruficollis

䴙䴘目 䴙䴘科 小䴙䴘属

海南岛有分布

鸺、鹠,鸟名用字,基本不单字使用。领鸺鹠是一种海南岛有分布的小型鸮类,也是中国最小的猫头鹰。鸣声类似“hu——huhu——hu——”的口哨声或电报声,单调而有节奏感。

领鸺鹠 Glaucidium brodiei

鸮形目 鸱鸮科 鸺鹠属

海南岛有分布

撰稿人: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