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纹饰说 | 在文物中绚烂盛开的梅花

2024年01月23日10:28 文创信息部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清雅俊逸,凌寒留香。人们爱梅,或称其为“雪中高士”,或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或与兰、竹、菊并誉为“四君子”。“梅开五福”“喜上眉(梅)梢”等更是成为瓷器、书画中最为常见的祥瑞意象。

梅花美好的寓意是无法被忽视的!秉承着“纹必有意,意必吉祥”原则,工匠艺术家们也将梅花设计在了他们的创作里,流传至今。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以下简称“南海馆”)馆藏以梅花为主要纹饰的文物既典雅华美、凌寒飘香,又清新雅致、寓意吉祥。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那些绽放在文物上的梅花吧!

瓷间寻梅

梅开五福

梅花作为高洁的化身,同时也是迎春接福、合家团聚之花。古时候,因梅花有五片花瓣,故被看作是“五福”的象征,寓意着“梅开五福”,五片花瓣分别代表着福、禄、寿、喜、财。

元·青花折枝梅纹双系罐

唇口,短颈,鼓腹,平底,肩部附一对环形系。腹部绘折枝梅纹。罐盖主要以留白为主,罐身沿边花枝生长,画面灵秀生动,大面积的留白又好似冬天的雪,梅花于其间绽放,给人一股清冷之感。

冰梅纹又称作“冰裂梅花纹”,创制于清康熙年间,是将梅花纹与冰裂纹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纹饰,象征着在严寒极端天气中,独立不羁、孤芳自赏的傲骨精神。

清·乾隆广彩花卉纹杯

杯敞口,斜直腹,圈足外撇,被扣以竹节形铜饰镶口,上腹部绘冰梅纹,冰梅花瓣细腻生动,错落有致,梅花艳而不俗,构图灵活,层析清楚,梅花劲俏挺立,浓艳脱俗,轻飘如纱。下腹部绘折枝花卉纹,花团锦簇,繁密浓烈。

喜上眉梢

喜鹊报喜之说由来已久,在古籍《开元天宝遗事》中便有“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为喜兆,故谓喜鹊报喜”的记载。喜鹊象征着喜兆,与梅花合在一起,就组成了喜上“梅”梢的美好寓意。

清·青花花草纹壶

通体为菊瓣式,盖圆鼓,宝珠钮,壶身与壶盖以子母口相接;壶身直口,溜肩,垂腹,圈足,壶两侧各置曲柄与曲流;壶盖绘青花花卉纹,壶身绘喜鹊登梅纹。

清·雍正粉彩蒜头瓶

撇口蒜头式,长颈,溜肩,圆腹,圈足。外以粉彩装饰,绘喜鹊与梅梢相呼应,和谐灵动。口部及底座嵌有木质及金属构件,美观大方。

19世纪·画珐琅花鸟纹六方瓶

瓶通体呈六方形,铜胎,撇口,束颈,丰肩,腹部向下内收,胫部向外撇至底。颈部绘蕉叶纹,腹部图案六面开光动物花卉纹,瓶身一面绘喜鹊站在梅花枝梢,有着“喜上眉梢”寓意。

民国·银累丝烧蓝嵌宝石花鸟纹盖罐

罐银胎,整体造型呈六瓣花形,盖、身以子母口相承接。盖面中央置一宝珠钮,通体饰银累丝及烧蓝花鸟纹,周身点缀红、蓝宝石。纹饰清晰,花鸟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画中访梅

梅花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文艺创作的重要题材。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艺术大家为之所吸引,他们或图绘其姿态,或描写其精神,或借其以抒怀,或歌其以咏志。南海馆馆藏以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能够给予观赏者视觉与精神上的双重愉悦。

现代·陆俨少梅石图立轴

雪胎梅骨,艰难玉成。在陆俨少先生《现代陆俨少梅石图立轴》中,梅石共生,随势生机,配以宋词《虞美人·宜州见梅作》“夜阑风细得香迟,不晓道来开遍向南枝”之句辅其梅石,题画互映,交相生辉。

民国·赵西岩喜鹊登梅图轴(局部)

“喜鹊登梅”寓意着画家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与期盼,也寄托着对友人衷心的祝福。枝头歇鸟,举首仰望,目光灵动。点点红梅穿插其间,与墨韵的对比,构成了唯美的画面静谧中,鸟儿低吟,和谐的音符如行云流水。

梅花以其高洁的品质,吉祥的寓意,优美的形态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梅花纹在中国传统纹饰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演变历程运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文字编辑:卢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