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文博大讲堂 | 徽文化背景下的徽州古建筑艺术
2023年11月29日,我馆特别邀请安徽博物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文博研究馆员、安徽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徐大珍老师,为大家带来主题为《徽文化背景下的徽州古建筑艺术》的精彩讲座。
徽州文化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称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是安徽南部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传统地域文化的集大成者。
徽文化内容广博深邃,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深切透露东方文化之谜,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草园的一朵奇葩。
徽文化特色
清·余氏宗谱箱安徽博物院藏
宏村月沼旁的汪氏祠堂
五凤楼立面
祠堂梁架结构图
“徽州各姓,聚族而居。出入齿让,姓各有宗祠统之”,徽州宗族制度是一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昌盛宗族、凝聚人心、振兴事业、维护和谐、推动儒业为目的的小区域运行管理模式。
许国石坊
徽州牌坊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除标榜文化、孝义文化外,还一项特殊的文化内涵——廉政文化。徽州牌坊中不乏有为了弘扬廉政、勤政、仁政的精神而建。
时言:清代两淮八总商,歙县商人占四席。
红顶徽商胡雪岩于杭州创建庆馀堂
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流传一句民谚——“无徽不成镇”。意思是说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徽州人,便形不成市镇,这印证了徽商“持筹遍九州”的勇毅步履。
清·“官盐”匾额安徽博物院藏
清·两淮盐运公司给徽商许裕泰“官硝局运单”安徽博物院藏
盐业、茶叶、木材、典当是徽商主营的四大行业。其中,盐业是徽商经营的最主要的行业。
清·“磻溪方道生号 货真价实”印版安徽博物院藏
胡庆余堂“戒欺”匾额
徽商讲求诚信,遵守契约精神,勤于职守,以“信、义、诚、勤、俭”作为从商准则,吃苦耐劳,被称作“徽骆驼”。
城郭图 清《(道光)休宁县志》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许村双龙戏珠、倒水葫芦的风水格局示意图
许村村景图
宏村牛形布局示意图
“牛胃”——宏村月沼
呈坎村八卦形图
呈坎村村景图
古代哲学称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天人之际问题,所谓的“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中国传统哲学对人与自然关系最根本的认知。
徽州三雕
徽州人崇尚自然,在规划建设家园时,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为愿景,大处着眼山川形势,小处致力移景于室。徽州的秀丽山水为三雕艺术的创作提供了灵感源泉,自然题材的三雕在徽州古建筑中常有出现,园林、山水、鸟兽、花卉、鱼虫等主题纹样活泼灵动,自然之趣跃然眼前。古徽州人将自然风景融入家宅,营造诗意栖居。
徽州人崇儒重理,三雕艺术与生俱来烙印着儒家文化的印迹,忠孝节义主题和中庸主题都展示和宣扬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徽州自有的宗族社会,对家族和睦与子孙绵瓞都有着无尽的期盼与要求;崇儒尚礼的徽州,更是将对子孙的礼仪教导放在重要位置上,凸显了徽州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以宗族伦理教化后人的理念。
徽州人常常通过建筑雕刻装饰为载体,以巧夺天工的技法,将长辈长寿、家族兴旺、子孙成材、生活幸福等美好期望,凝集在一件件触手可及的实物上,让人们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引起情感和心灵上的共鸣,使民间信仰物化,使徽州人的期许“近”在眼前。
---更多徽文化,尽在神工天巧---
“神工天巧——安徽古建筑文化展”
正在展出!
展 览 名 称:神工天巧——徽州古建筑文化展
展 览 位 置:北区二层8号展厅
开 展 时 间:2023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