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物说 | 那些被称为“活化石”的海洋无脊椎动物
“时间的故事” 第三期
时间沉淀,偶成化石。化石是我们阅读地球演化历史、了解地球上曾经存活过的生命的窗口和钥匙。
桫椤和海南苏铁,常见于海南岛热带雨林。银杏、水杉、苏铁、桫椤等是植物界中的“活化石”,它们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树种。
有这样一群生物,它们的祖先在数亿年前就已出现。数亿年时光已逝,它们仍保留着祖先的样貌,而身体结构功能与它们几无差异的亲戚却多已灭绝。它们成为研究物种灭绝、竞争、适应性等进化生物学核心问题的绝佳材料。它们便是我们常说的“活化石”。
拉蒂迈鱼Latimeria chalumnae,南海无分布。动物“活化石”之一的拉蒂迈鱼,属肉鳍鱼类,其胸、腹、臀鳍和第二背鳍是肉质的,四足动物的四肢便由这些鱼鳍演化而来。
本期我们先来聊聊几种海洋无脊椎动物中的“活化石”。
舌形贝
动物界 腕足动物门 舌型贝纲
澄江小舌型贝Lingulella chengjiangensis化石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藏
俗称“海豆芽”的舌型贝,虽以“贝“为名,却与“贝”毫不相干,是名不副实的腕足动物。这种古老的动物出现于早寒武纪,至今已存活了四亿多年。
鸭嘴海豆芽Lingula anatine
南海有分布
鸭嘴海豆芽Lingula anatine是我们最常见的海豆芽种类。
爆炒海豆芽
不管它活了几亿年,都不影响它成为餐桌上的美味。
海百合
动物界 棘皮动物门 海百合纲
海百合化石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藏
海百合,因冠部形态酷似百合花而得名,又因身体分为根、茎、冠三部分而常被误认成植物。事实上,海百合与海星、海胆、海参同为棘皮动物,其演化历史可追溯至奥陶纪,距今也有4亿多年了。
生活环境复原图
贵州省地质博物馆藏
以浮游生物为食的海百合,广泛地分布于热带和温带海域,分为无柄和有柄两类,前者自由生活,后者固着生活。
多腕栉羽星Phanogenia multibrachiata
南海有分布
延伸阅读:南海物说 | 春分时节,跟我去海里看花
鹦鹉螺
动物界 软体动物门 头足纲 鹦鹉螺目
珍珠鹦鹉螺Nautilus pompilius
南海有分布
鹦鹉螺家族一度成员众多,至少曾繁盛过2500种,如今却只幸存7种。鹦鹉螺在漫长的演化历程中依然保留了许多祖先特征,如螺旋外壳和针孔眼等。
鹦鹉螺属Nautilus arduennensis化石
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藏
“眼睛进水”的针孔眼
口语里有“脑子进水”一说。利用小孔成像形成视觉的鹦鹉螺,是名副其实的“眼睛进水”。
延伸阅读:南海物说 | 时间的故事之海洋动物变形记
鲎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肢口纲 剑尾目
鲎属Tachypleus syriacus化石
鲎,俗名“马蹄蟹”,但与普通虾蟹并不相关。这种的古老节肢动物,最早出现于4亿多年前,与三叶虫辈分相同。
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
南海有分布
鲎的别名有中华鲎、东方鲎、三刺鲎等。
采集鲎的血液
鲎的蓝色血液中的阿米巴样细胞对细菌极为敏感,以鲎血制成的检测试剂是目前最灵敏高效的细菌毒素检测手段。鲎也因此遭到人类过度捕杀,加上全球气候变暖、栖息地破坏等因素,鲎的数量急剧减少并被列为濒危保护动物。
延伸阅读:南海物说 | 我的名字叫“中国”——说说那些以“中国”为名的南海生物
未完待续 敬请期待
文字供稿:方园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