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导引 | “做海”做的什么海?
A:听说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近期举办的两场“更路簿的前世传奇”科普微型舞台剧反响热烈,观众好评度很高?
B:是的,尤其是小演员们的表现可圈可点,把船长、总铺和舢板肚等角色刻画得活灵活现。
南南:没错,我们通过舞台剧的演绎方式,让观众能够更深入的去感受和了解南海渔家文化的魅力。
您也许会好奇,关于船长、总铺和舢板肚等这些角色的原型在真实生活中到底是什么样的?
今天,南南带您走进7号展厅“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为您讲述这个最“土”的文化登堂入室的故事。
分工明细 各司其职
海南岛沿海渔民世代滨海而居,靠海吃海,对他们而言,南海是“祖宗海”。“做海”一词取自海南方言,读作“duò hái”,涵盖了所有与海相关的作业方式。
一代代海南渔民往返于这片疆域,乘风破浪,开拓深海;一艘艘船只航行于南海之上,生产作业,依海为生。
在出海作业之前,对一艘船上的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是保障船只安全航行的基础。
我是船长,负责统筹全船,管理人员生产生活以及航行中的突发情况等事宜。
我是总铺,也是“大伙”,厨师,负责煮饭。
我是头目,负责航行中的开船把舵;生产作业时,我还兼职潜水捕获海产品。
我是橹公:年纪大,有经验,负责看天气看前方,指挥小工准确生产作业。
我是“瞭望”,负责爬到主桅杆上查看前方及四周状况,判断行船过程中和到达目的地的情况。
我是舢板肚,小工,参加水下捕捞和日常活动。
听说船员还要值班?
是的。在航行中,除船长、总铺、晕船的人在船上不值班外,其他船员通常会分成两班值班,5小时为一班。
航前准备 助力远行
人员合理的明细分工,为出海航行奠定了基础,彼此间的默契配合,在航行中保障了行船的安全、捕捞生产的顺利。那么在出海之前,海南渔民都会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有三件事是必须要做的。
一、打造出海工具——船舶
勤劳智慧的海南渔民很早便掌握了先进的造船技术,通常会在海岸边临时进行搭栅,利用斧子、手工钻、锄头等工具来修造渔船。
二、储备食物
出海前,海南渔民要带足各种生产、生活物资,如渔具、刀绳、柴米、淡水等。值得一提的是,他们会在出行前带上两头小猪,一头在路上慢慢享用,改善生活,另一头放养到有淡水的岛上,春节时食用。
三、祭祀仪式
在琼海潭门,海南渔民出海之前有一项最重要的祭海活动:祭兄弟公出海仪式,祈求海神护佑在出海过程中能平安顺遂,渔业丰收。
耕海牧渔 依海为家
熟悉季风规律的海南渔民,通常会在每年冬至后、盛行东北季风之际,便驾船乘风南下,到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从事捕捞生产作业活动,至第二年的清明、谷雨期间乘西南风而归。
看到这里的小伙伴们,
可能有了很多关于出海捕捞的疑问?
这不,南南给您答疑解惑来啦~
问
海南渔民近海捕捞使用什么工具?
他们会借助椰子壳、木柄、螺耙、锄头等工具,在浅海区域从事挖螺、捉虾蟹、捕鱼等生产活动。
问
捕捞的网具都有哪些种类?
海南渔民使用的网具种类繁多,且叫法不一。很多网具如罾网、张网、笼头网、围石网、掩网、延绳钓等至今仍在使用。
问
海南渔民有什么特别的捕捞经验?
经过无数出海捕捞的实践观察,海南渔民逐渐掌握了涨潮落潮与渔汛的规律,编成“潮水簿”。根据“潮水簿”,他们既可以推算潮期,出海捕捞时避开以确保航行安全;又可以合理选择“做小海”(近海捕捞)的时间。
问
除了船上他们还会住别的地方吗?
还会住在岛礁上。他们称之为:住岛站峙。“站”在海南方言中表示驻扎或者居住的意思;“峙”俗指岛屿。站峙就是海南渔民在南海诸岛的岛屿上,长期驻扎居住并从事生产与生活活动。
南海天书 智慧结晶
聪明勇毅的海南渔民,利用海南话命名南海岛礁,把航行的方向、时间、距离,以及沿途所看到的岛屿、暗礁、海流变化等信息,用中国传统的航海术语对航路口传笔载,从而创造了地方性特色浓郁的在南海作业与贸易的航海指南——“更路簿”。
“更路簿”是中国海南渔民世代积累下来的航海笔记,记载了渔民日积月累的“做海”经验,对中国航海史有着重要的贡献。
“更”指航时,根据航速折算成航程,按顺风计,一更约为十海里;“路”指罗盘所显示的针路,即航向。“更路”,即表示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之间的航向、距离及航行所需的大致时间。
示例解读
比如这句“自大潭门驶乾巽至七潾十五更收”,意思是从潭门中心渔港出发,驶向乾巽的方向,行至七潾(现西沙七连屿),航程十五更即可到达。
展览信息
展览类型:常设展
展览位置:南区三层7号展厅
“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曾入选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做海——南海渔家文化展(海南)”虚拟展厅,让您云上观展、一睹为先。
细心的观众可能已经发现了,展厅里关于海南渔民的形象,利用了艺术装置的形式——木偶人来代替,兼具写实与美感。
木偶人身上挂的、手里拿的、头上戴的、肩上挑的都是文物。他们虽朴素、敦实、古旧,但透过文物本身,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留下的痕迹,与海南渔家文化撞个满怀。这个最“土”的渔家文化,在南海馆中逐渐散发出熠熠光辉。
文字编辑:李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