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进行时
“跟着郑和下西洋——南海博课堂进校园”
走进海口寰岛中学5月31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跟着郑和下西洋——南海博课堂进校园”在海口寰岛中学顺利开课。
作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我馆积极发挥博物馆功能,讲好“南海故事”,做好“南海文化”的无边界传播。我馆以“主题教育”为契机,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博物馆力量,创新推进青少年教育工作,将博物馆优秀课程带入校园。
该课程以我馆荣获的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跟着郑和下西洋”课程为依托,其内容与七年级历史教材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紧密结合。我馆首次将馆内文化知识与学校课本知识相结合,用贴近学生喜好的趣味手绘卡通人物形象与史料结合,通过沉浸式的历史小课堂、互动问答、实践体验、益智拼图风暴赛等多种形式,带领青少年走进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沿着其航海路线进行探究,引领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背景、人员规模、所及的沿线国家和地区等方面知识,加深青少年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在培养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的同时,强化蓝色国土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现场学习氛围十分热烈
课程以穿越体验的方式,通过明成祖朱棣与大臣的对话引出下西洋的时代背景,从“郑和,何许人也?”“万事俱备、伺风开洋”“行路万里、阅国无数”“前世传奇、今生故事”等方面进行讲述,通过动画形式呈现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让学生从不同维度了解郑和下西洋所发生的历史故事,阐述郑和下西洋的古今意义,并结合海上丝绸之路与深海考古重大发现等内容实现课程的总结与升华。
《郑和航海图》原名《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约成于洪熙元年(1425年)至宣德五年(1430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之后。明代茅元仪收入《武备志》中。全图以南京为起点,最远至非洲东岸的慢八撒(今肯尼亚蒙巴萨)。图中标明了航线所经约五百个亚非各国地名以及往返各五十多条不同的针路。
益智风暴赛环节分为益智拼图和知识竞赛两个模块同时进行,以班级作战的形式开展团队头脑风暴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产生3个获奖班级。
一等奖 七年级(3)班
二等奖 七年级(6)班
三等奖 七年级(2)班
为丰富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长辛礼学代表馆方向学校赠送本馆文创产品——丝绸彩印郑和航海图横轴画、《带你走进博物馆——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等相关书籍。
随后,海口寰岛中学校长张晓丽对此次活动表示了高度肯定,现场请同学用词语形容对本次活动的感受,学生们分别用“创新、实践、多样、有趣”等词汇来表述对本次课程的真实想法,并期待着再次参加“南海博课堂进校园”活动。
未来,我馆将通过“南海博课堂进校园”的形式,去到更多的学校,为更多的学生带去历史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蓝色国土保护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文字编辑 | 柴 源
摄影摄像 | 符丹妮 黎 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