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高大伦教授揭秘三星堆
三星堆博物馆藏 戴金面具辫发青铜人头像
“当我们的目光遇见这些人像,就注定这是一场属于整个星球的相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16集三星堆
讲座现场井然有序
5月14日,三星堆古蜀考古研究专家、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前院长高大伦教授做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南海文博大讲堂”,带来题为“考古科普——三星堆”的精彩讲座。许多观众慕名而来,其中还有来自嘉积中学的130多位师生,现场座无虚席。
副馆长辛礼学主持会议
高大伦教授做主题讲座
什么是三星堆?三星堆是外星文明吗?三星堆考古有什么重大发现?这里的文物为什么“骨骼清奇”?带着对三星堆的好奇心和探索奥秘的求知欲,我们一起回顾本次讲座。
高大伦教授首先介绍了三星堆的发现过程。上世纪四十年代,卫聚贤根据在成都所看到的一些四川出土的战国铜兵器,提出了巴蜀文化这一概念。之后,各方考古学家与研究学家陆陆续续对三星堆遗址进行调查与挖掘探索,终于有了1986年和1990年的大发现,即三星堆古城墙的发现。随后,高教授选取青铜大立人像、“神树”、青铜纵目面具等等造型奇特的三星堆文物进行解读,向在场的观众展示了独特的巴蜀文化。这些文物背后,蕴藏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以及极其特殊的历史价值,揭示了我国古老文化的一脉相承。
三星堆文物
三星堆文明的来源与去向是什么?高教授向观众们展示了刘家寨遗址等出土器物,提出三星堆文明来源的可能。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跨度只有几百年的时间,那么神奇发达的一个文明怎么就突然消失了?考古调查发现,三星堆文化时期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金沙遗址跟三星堆祭祀坑时期的器物是一脉相承的。三星堆文明并没有消失,而是融入了中华文明的历史篇章。
从出土文物来看,三星堆很早就和中原地区文明产生了交流,也在向外辐射,高教授提出“三星堆海贝、黄金的来源,可能与海南有关”,引发在场观众们的无限联想。
讲座接近尾声,关于三星堆遗址的讨论有何结论呢?高教授总结道:“可以确信,在三、四千年前确有一个古蜀国,它有高度发达的文明,是长江流域的文明中心。这个文明是在本地既有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既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也向外传播自身文化,它自夏商时期算起,至秦灭巴蜀为止,存续了近两千年。”
现场观众提问
现场观众中不乏有三星堆文化爱好者,听闻高教授来到海南,他们特地远道而来,与高教授分享自己对于三星堆文化的见解。互动环节,高教授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对有意向报考考古专业的学生们表示鼓励,并提出指导建议:想学考古,首先要好好学习,全面发展,加强实践能力,提高身体素质。
嘉积中学高二学生向高教授提问
在与观众们的交流中,高教授指出:考古研究,不应只看到考古光鲜的一面,要做好吃苦的准备。
“古蜀文明为何拥有如此超凡的想象力,与他们对视,那些超越语言的心动,也许就是隐藏在我们生命里的谜底。我们是人,我们站在这里,也站在地球上。”——《如果国宝会说话》第16集三星堆
这场精彩的讲座,让现场观众听得酣畅淋漓,再次感谢高大伦教授带来的科学而严谨的讲解,让我们对三星堆遗迹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古代文明信息有了更加理性的认知,对中国古蜀文明的认识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
文字编辑 | 符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