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活动纪实︱南海馆里的冬日学习热情

2025年11月28日10:17 公共服务部

11月,南海馆的海洋文化氛围依旧浓厚,“耕耘祖宗海 传承做海人——南海鲤鱼灯”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奇珍异果”社教活动吸引大家走进南海馆,感受非遗渔灯的魅力,探寻海丝路上的物产密码。

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活动的精彩瞬间吧~

点亮匠心鱼灯 体验非遗技艺

活动在《做海传说》MV的画面中缓缓展开。歌词里“当浪把祖辈的名字冲刷,鱼灯亮起就是回家的密码”唱出了鲤鱼灯里藏着的渔民对大海的归属感。

“原来在没有GPS导航的年代,渔民是用罗盘和更路簿航行的啊!” “做海” 课堂上,一位小朋友转头对旁边的妈妈感叹道。在场的小朋友无一不被渔民乘风破浪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坚韧所折服。

鲤鱼灯的制作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同学们在讲解员的指导下以竹为骨,以纸为鳞,将一根根纤细的竹条弯折、固定,勾勒出灵动的身形,再小心翼翼地为鲤鱼灯装上灯串,点亮的瞬间,温暖的光芒从纸鳞间溢出,映照着孩子们欣喜的脸庞。

“这不仅是一次手工体验,更是给孩子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机会。” 一位家长感慨道,“现在的孩子很少能接触到这些老手艺,这样的活动让非遗变得可触可感。”

探寻奇珍异果 感受丝路文化

“原来芒果的原产地在印度等地,原来长颈鹿是跟随郑和船队来到的中原,真是太有趣了!”“那时的海上丝绸之路真是繁盛,我们眼前精致的珐华大罐、淡雅的青花真是美不胜收啊!”观众们听到讲解后,不禁发出感叹。

海丝小课堂中,讲解员生动讲述了热带水果、香料等物产如何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故事。大家纷纷举手参与互动,课堂上充满了求知的热情。

最期待的水果品尝环节如约而至,摆满餐桌的热带水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有“一带一路”中农业领域培育的被称为“迷你鱼子酱”的手指柠檬,还有与芒果同属一族的无核橄榄,大家一边品尝着甘甜的果实,一边交流着课堂心得,舌尖的美味与脑海中的知识相互交织,让这场丝路之旅变得愈发鲜活。“以前只知道这些水果好吃,现在才明白它们是文明交融的见证。”一位参与者说道。

从非遗技艺到创新传承,从丝路历史到海丝新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已在大家的心中生根发芽。

今后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将不断推出更多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12月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