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宝藏”一周年︱这份成长报告,等您亲自解锁
2024年9月27日,“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6号展厅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两处来自五百多年前的沉船遗址,如同沉睡海底的时空胶囊,为我们揭示了明代海贸的一隅。一年飞逝,这场万众瞩目的文化盛宴又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呢?现在,请大家与南南一同回顾展览一周年成长历程吧!
每一次的相遇和凝望都弥足珍贵。这一年间,来自世界各地的113万余名观众走进深蓝宝藏展览,实地开启这份来自深海的“惊喜”。在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推介下,“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虚拟展厅浏览量已达622万。
开展至今,全媒体平台发文总量16721篇,其中央级媒体发布3059篇,省级媒体发布3447篇,互动声量4148.6万,影响力值75.96亿。2024年9月,展览开幕式消息登上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这是《新闻联播》首次报道博物馆展览的开幕式。2024年1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际电视台推出双语纪录片《深海遇见丝路》,通过采访中外多位专家,探寻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的历史之谜,该片于全国各大媒体平台收录和转播,在国内外影响力巨大。
新闻联播
深海遇见丝路
寻古中国
环球时报报道
展览的意义,不止于看见。这一年来,文博领域相关专家、媒体人、南海馆讲解员等纷纷化身“深蓝宝藏”传播使者,通过讲座现场、各大直播间等,开展专家导赏、直播讲解、“文物志愿说”等多类形式线上线下讲解1737场次,深挖文物背后的故事。
依托该展览,我馆原创推出“探秘深海里的‘裱花蛋糕’——沥粉彩绘梅瓶”“遇见红绿彩——手绘红绿彩碗DIY”“大明风华市集”等系列社教活动,累计开展113场,参与观众达3567人次。积极借教育赋能,以丰富多样的社教活动带领观众解锁新知。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还持续致力于让文物“走”出展柜,成为人人可读的“立体教科书”。展览期间,不仅在该展览中配备VR设备与沉浸式装置,同步推出“飞阅南海”数字飞行影院,研发《“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探馆学识手册》等;还于美兰机场T1航站楼出发厅开放“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宣传展示区,将“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流动展览带进基层及校园,与海南省演艺集团共同出品《南海秘境·国家宝藏》舞台剧等,主动“走出去”,向上万名群众分享“深蓝宝藏”的故事。
为更好赋予文物时代新意,目前,我馆“深蓝宝藏”系列文创已开发上百款,创意浪潮势头不减,只为让百年前的华美再现于公众日常。
扫码进入文创商城
今年12月,“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还将巡展至首都博物馆,让我们将期待延续,相约北京,共赴新程。
“深蓝”依旧,探索不息。未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将继续担负文化使命,“深耕”南海这片蓝色国土,守护文脉珍存,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