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南海物说︱我的名字叫“中国”——说说那些以“中国”为名的南海生物III

2025年09月13日09:32 自然部

以国之姓,冠尔之名。值此国庆节前夕,“我的名字叫‘中国’”专辑继续带您畅游南海,探访那些承载着家国印记的海洋精灵。

一、环节动物

异足中华沙蚕

Sinonereis heteropoda

异足中华沙蚕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 沙蚕目 沙蚕科 中华沙蚕属

也称华沙蚕,黄海、东海、南海分布

沙蚕,俗称“海虫”或“海蜈蚣”,是一种身体分节、具多对疣足的底栖环节动物。它们是海洋生态中的关键角色,既是鱼类、虾蟹和海鸟的重要饵料,也通过摄食有机碎屑承担着“海洋清道夫”的职责,可有效地转运能量,对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在我国东南沿海,诸如疣吻沙蚕等品种还是传统的美味食材,可油炸、煲粥,因其高蛋白、低脂肪而被视作滋补佳品。同时,沙蚕因其富含蛋白质和特殊气味,被誉为“海钓万能饵”,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已发展出规模化捕捞与养殖产业。

“禾虫”疣吻沙蚕

Tylorrhynchus heterochaetus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 沙蚕目 沙蚕科 疣吻沙蚕属

东海、南海分布

禾虫,学名疣吻沙蚕,是一种生长于东南沿海咸淡水交汇滩涂的底栖动物。因其常在禾田活动、以禾根为食,并于水稻孕穗扬花时节成熟出土,故得名“禾虫”。其食用期极短,素有“千金难买禾虫季”之说,凸显其珍贵与美味。禾虫可蒸蛋、制膏或烹为佳肴,被视为滋补佳品,《本草纲目拾遗》载其“补脾健胃”,在广东、福建等地久负盛名,既是传统特色食材,亦作钓饵之用。

二、软体动物

中国筛目贝

Cribraria chinensis

中国筛目贝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滨螺目 宝贝科 筛目贝属

东海、南海分布

筛目贝是宝贝科下的一个属,其学名“Cribraria”源自拉丁文“cribrum”,意为“筛子”,其中文名称正是对此的直译。该名称形象地概括了它们最典型的形态特征:在光滑润泽的釉质壳面上,密集分布着如筛孔状的斑点,筛目贝也因此得名。

筛目贝

Cribraria cribraria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滨螺目 宝贝科 筛目贝属

东海、南海分布

三、节肢动物

中华关公蟹

Dorippe sinica

中华关公蟹

节肢动物门 软甲纲 十足目 关公蟹科 关公蟹属

东海、南海分布

关公蟹是一类小型底栖海蟹,拥有两大鲜明特征:一是独特的天然“脸谱”,其头胸甲上凹凸的纹路巧妙地构成了酷似人脸(尤其是关公脸谱)的图案,“眉、眼、鼻、口”清晰可辨,令人称奇。二是奇特的伪装行为,其第四对步足特化得短小并位于背部,末端呈钳状,功能并非行走,而是用于牢牢抓住贝壳、石块或海藻碎片等物,并将其举在头顶,从而巧妙地隐藏于环境之中,以躲避天敌的捕食。这种“顶盔贯甲”的习性,配上天生的“脸谱”,使其成为潮间带至潮下带沙泥底质中颇具趣味的“伪装高手”。

背着树枝、水母、海星、海胆的疣面关公蟹Dorippe frascone

至此,本期国名南海生物探寻之旅暂告段落。以国为名,既彰显其科学价值,亦承载着一份深沉的家国情怀。这些生命的背后,也是几代科研人躬耕深蓝、求索真知的缩影。

未来,我们仍将继续这场跨越科属、贯通名实的探索,见证更多以“中国”为名的南海自然奇迹。

往期回顾

南海物说 | 我的名字叫“中国”——说说那些以“中国”为名的南海生物I

南海物说 | 我的名字叫“中国”——说说那些以“中国”为名的南海生物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