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入选2025年海南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十佳示范点近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与海南省教育厅联合发布2025年海南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十佳示范点名单,经严格评审,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成功入选。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以下简称“南海馆”)位于海南省琼海市潭门镇,距离博鳌亚洲论坛会址9公里,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展示南海历史文化、海洋文明及海上丝绸之路精神的重要窗口。
馆藏文物达 94538 件(套)
珍贵文物 1054 件(套)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遗址
出水文物 961 件(套)
南海西北陆坡二号沉船遗址
出水文物 52 件(套)
举办展览 55 个
涵盖南海历史、水下考古、自然生态等
多个主题,为优质研学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元课程,打造“可触摸的南海课堂”
多年来,南海馆积极推动文旅与研学深度融合,依托南海深厚的历史文化、水下文物资源及生态特色,着力研发了“南海博学堂”“南海知时节”“我们的节日系列”等主题活动,以及“耕耘祖宗海 传承做海人”“探秘深海里的‘裱花蛋糕’”“探馆寻‘宝’ 集‘章’打卡”等特色课程。这些课程将馆陈资源与青少年探究式学习有机结合,搭配“飞阅南海”数字飞行影院、文物修复盲盒等体验项目,极大激发了博物馆教育资源活力,拓展了海洋文化教育的辐射范围。
耕耘祖宗海 传承做海人
探秘深海里的“裱花蛋糕”
文物修复盲盒
“飞阅南海”数字飞行影院
博物馆“走”出去,教育资源“活”起来
在创新服务方面,南海馆一方面推动馆内研学活动常态化,开展“探馆寻识”“南海有瓷”“跟着郑和下西洋”“寻访老船长研学之旅”“‘渔’你同行研学营”等主题项目,创新联动潭门旅游小镇,实现博物馆叙事与渔民口述历史的有效融合,构建起文物活化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同时,开发了“我身边的珊瑚礁”“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奇珍异果”两条研学路线,为青少年提供系统而深入的研学体验。
探馆寻识
寻访老船长研学之旅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奇珍异果”研学之旅
另一方面,以“流动博物馆”为载体,南海馆积极拓展教育边界,与“南海之梦”邮轮合作打造全国首个“海上流动博物馆”文旅项目,并持续走进学校、社区、乡镇、军营和各类展会,通过流动展览、互动体验与手工实践等多种形式,推动海洋文化广泛传播。活动已覆盖海口经济学院、万宁市万城小学、海口市府城中学、凤翔湿地公园、海口某通讯保障部队等多地。
海上流动博物馆
“南海文化进校园”活动
“南海文化进社区”活动
“南海文化进军营”活动
教育有温度,传承有深度
南海馆始终将文化帮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智志双扶”夏令营——“志愿+文化帮扶”项目,是南海馆在省旅文厅指导下,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创新实践。活动已连续7年举办,为乡村地区的孩子带去优质的海洋文化资源,助力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南海馆积极开展蓝色国土教育,通过解读南海历史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不断增强青少年的海洋权益保护意识和家国情怀。
“智志双扶”夏令营——“志愿+文化帮扶”活动
“我的海军梦 我的中国心”活动
“蓝色国土·童心筑梦深蓝”活动
荣誉是认可,更是新起点
凭借扎实的馆藏基础与持续的实践创新,南海馆在多个研学项目屡获荣誉表彰。
•“跟着郑和下西洋”研学课程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
•“智志双扶”夏令营——“志愿+文化帮扶”项目入选2022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
•获评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原创“‘更’海牧渔系列研学项目”荣获2023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馆藏《驶船更流簿》文物微电影宣传展演社教活动入选2024年全国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
•“耕耘祖宗海 传承做海人——南海鲤鱼灯”社教活动于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获最佳教育活动展示案例;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奇珍异果”研学项目入围“第四届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百项终选名单。
此次入选,是对南海馆长期以来深耕研学教育的充分肯定。未来,南海馆将充分发挥示范点的引领作用,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拓展活动形式,为广大学生和观众提供更优质、更富深度的研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