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博物志︱又逢开学季,古人的“文具”竟这么好看又实用

2025年09月09日09:13 文创信息部

九月开学季,各位同学已正式开启新学期的校园生活。书桌上新添的笔记本、笔袋,是不是已经整齐归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离不开趁手的用具,古人对此更是讲究,笔墨纸砚之外,案头还有不可或缺的文房“小物件”,今天,便与大家一同聊聊古人好看又实用的“文具”。

四宝砚为首

文房四宝中,砚台素有“文房四宝之首”的美誉。以明白釉方形三层盖盒为例,它由池砚、墨池、盖三件套组成,形制规矩方正,三层盒身叠起,釉面细润如玉、莹白如雪,素净淡雅。

此形式的瓷砚如今颇为罕见,这方砚台虽体量不大,却“文气”充盈,既是实用的文房用品,又具观赏价值,堪称“文房佳器”,用赏两相宜。

明白釉方形三层盖盒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出水

书写有辅助

写字时手臂悬空易累、衣袖易沾墨?臂搁来解决。臂搁多呈扁平弧形,像覆瓦或仿竹节,上宽下窄、两侧微曲,手臂搁上去,既隔墨防蹭,又让腕部舒展,故又名“腕枕”。

常见的臂搁用竹子、檀木制成,温润趁手,讲究些的用象牙、瓷器,甚至宫廷御用的琢玉臂搁,莹润通透,雕刻更添雅趣。如清牙雕庭院仕女图臂搁,其长形,呈覆瓦式,仿竹节形,左右两侧下曲,面略呈拱圆,背凹如覆瓦状。

清牙雕庭院仕女图臂搁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臂搁凹面采用高浮雕技巧雕庭院仕女图,画面中有树木、山石和仕女执扇立姿像,实用里还藏着赏玩的趣味。

清牙雕西游记故事图臂搁,器型扁平,略成弧形,去地浮雕西游记故事,人物情态活灵活现。

清牙雕西游记故事图臂搁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写罢字得洗笔,笔洗便是毛笔的“清洁站”。《考槃余事》言“妙笔书后,即入笔洗中涤去滞墨,则毫不坚不脱”,洗去余墨,毛笔才耐用;换色调墨时蘸点池里的清水,笔锋又能灵活转色,是案头常备的物件。

在各式笔洗中,海棠花形器型尤为别致,因形似海棠得名,洗面较为扁长、折沿,浅腹与深腹款皆有,其器型源自木制餐具。

清铜胎画珐琅花卉纹海棠洗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铜胎画珐琅花卉纹海棠洗,铜胎,浅弧腹,海棠形足,外施粉色珐琅,内饰黄地花果纹,洗笔时纹饰流转,实用与美学相融。

书桌有整理

毛笔多了易杂乱,笔筒便是“归置”好物。它造型相对简约,多为筒状,常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

清广彩人物故事纹笔筒,直口,筒形,圈足,外壁以红、绿、蓝等彩绘饰之,口沿处绘有花卉飞蝶纹,筒身绘庭院人物故事纹,如缩微画卷。

清广彩人物故事纹笔筒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象牙镂雕庭院人物图笔筒,笔筒呈圆形,筒身以镂空古钱纹为地,浮雕树木、楼阁、人物。筒身下粘合牙座,座底周边镂空缠枝莲纹,层层见匠心。插笔时是收纳盒,空置时便是案头“微型艺术品”。

清象牙镂雕庭院人物图笔筒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书写时怕纸被风掀?镇纸来帮忙。它又叫纸镇、镇尺,多是长条形,《说文解字》说“镇,博压也”,将其压于纸角,纸张便稳固不动。

清嵌螺钿丹凤朝阳纹金属镇纸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嵌螺钿丹凤朝阳纹金属镇纸,螺钿闪虹彩,丹凤朝阳纹样鲜活,压纸时既是稳纸利器,又是案头亮色。

要存墨汁?便少不了墨盒。它自清代开始盛行,主要用于装盛和储存墨汁,是文人书案上的必备之物。雕琢精美纹饰的墨盒常受到官僚士绅、文人墨客的追捧,使其极具文化、收藏和研究价值。

清仿“卢葵生”款木胎漆嵌螺钿人物图三层墨盒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仿“卢葵生”款木胎漆嵌螺钿人物图三层墨盒,木胎三层圆盖盒,红漆嵌螺钿,盒盖绘庭院人物,周身饰铜钱纹,储墨防漏防潮,闲置可赏可玩。

这些有颜值又实用的古人“文具”值得细细品味,而它们从不只停留在观赏层面,还能以文化赋能日常,南海馆的文具类文化创意产品便是这份雅致的“现代延续”。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建筑·书签尺

中国(海南)南海馆博物馆馆建筑·书签尺,设计元素取自馆建筑轮廓,金属材质质感扎实,既是标记书页的书签,又是测量尺寸的尺子,一书一量间,皆见馆宇风情。

南海精灵系列文创笔

把布氏鲸、蝠鲼、虎鲸、刺鲀、绿海龟等元素融入笔身,色彩也随之鲜活灵动起来,握在手中轻盈称手,一套多支的设计可区分不同科目笔记,执笔学习时,仿佛与海洋生灵同行,添了份灵动趣味。

动物系列PP夹

以“瑞兽祥禽映华夏——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动物世界”展中的动物形象设计,夹子边缘圆润不刮纸,轻松固定资料防散乱,夹合时萌趣动物“跃”上纸页,让收纳不再枯燥,给书桌带去有温度的陪伴。

深蓝宝藏系列方本

设计灵感源自“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的素三彩鹭形执壶、素三彩象形执壶、珐华彩孔雀蓝釉莲池纹梅瓶、珐华彩蓝釉莲纹带盖梅瓶,封面与内页边角印文物纹样,内页厚实可做笔记,翻开便似握住深海文物的雅致。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开学正当时,无论是古人案头的文房雅物,还是今时书桌的文具,都承载着对学习的珍视。握好手中笔、读好眼前书,方能不负这份古今相通的学习雅趣,更不负珍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