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博物志︱炎炎夏日寻凉意,古人自有妙法子

2025年07月08日15:43 文创信息部

蝉鸣声声,暑气蒸腾。如何纳凉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现代科技给予了人们酷暑中的清凉,然而在没有空调、电扇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安然度夏的呢?今天,我们一同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馆藏文物里探寻古人的消暑神器。

瓷 枕

枕上清凉 一觉好眠

“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瓷枕是古人对抗酷暑的“物理降温神器”。

从隋唐兴起至明清盛行,瓷枕以冰凉触感和精巧设计,成为夏日必备。宋青釉瑞兽瓷枕,釉面光滑如镜,枕面内凹呈如意状,下贴有首尾相继的神兽两只,底平呈莲瓣造型。

宋青釉瑞兽瓷枕

空气流通间带走燥热,搭配瓷质的天然凉意,让人“头枕清凉,一觉好眠”,宋代诗人张耒感慨“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

扇 子

摇风揽月 风雅随身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扇子不仅是纳凉工具,更是古人的风雅象征。团扇温婉,折扇洒脱,不同形制演绎着夏日的万千风情。

清绢地双面绣孔雀花鸟纹团扇

清象牙玳瑁骨纸本泥金题字款人物图折扇

清绢地双面绣孔雀花鸟纹团扇,扇面圆形,绢地双面绣孔雀花鸟纹,木质扇柄,系黄色丝,配木质底座。扇面布局极具中式美学风格,疏密有致,绣工精美,雀身姿态挺拔,雀羽纤毫毕现。轻轻一挥,凉风裹挟着古典美扑面而来。

而清象牙玳瑁骨纸本泥金题字款人物图折扇更显文人意趣,文人雅士常在扇面题诗作画,摇扇间,墨香与清风交织,暑气也化作了才情。

冰 筒

藏冰锁寒 舌尖清凉

在没有冰箱的古时,人们用“冰筒”解锁夏日的冰镇快乐。

清广彩人物纹冰筒,撇口,束腰,圈足。外壁两侧置叶形耳,外壁以广彩装饰,颈部一周绘有花卉纹,桶身四面绘人物故事纹。

清广彩人物纹冰筒

冰筒可放置冰块,壶中储存酒水、鲜果,瞬间实现冰镇效果。无盖设计更让冷气飘散,既是“冰箱”,也是“空调”。

茶 具

一盏清茗 心静暑消

古人消暑,离不开一杯沁人心脾的茶。茶杯里的茶香,是对抗燥热的“心灵解药”。

清乾隆广彩帆船纹茶具,由一壶三杯为一组。壶直口,圆腹,曲流,曲柄,矮圈足。以广彩装饰,盖折沿圆拱顶,上置宝珠纹,绘山水风景图,流和柄呈瑞兽状。壶身主纹饰为帆船风景图,杯敞口,深腹,圈足。广彩装饰杯主纹饰与壶主题一致。

清乾隆广彩帆船纹茶具

夏日午后,用水冲泡新茶,盛于茶杯,茶汤清澈,杯壁触感微凉。“茶性凉,最能降火”,一杯清茶,便能抚平燥热,带来内心的宁静。

盖 炉

香雾氤氲 驱散暑气

盖炉中袅袅香雾,嗅觉的舒缓也是古人消暑的秘诀,不仅能驱虫安神,更能营造夏日的清幽氛围。

清牙雕开光云龙纹三足盖炉,整体象牙制,三兽足,双耳龙纹带环,炉壁双面开光云龙纹,炉盖四面兽首衔环,顶部为双麟戏珠。此炉采用镂雕与浮雕相结合的工艺,器身呈现多处衔环及大面积微雕,其中以炉外壁的云龙纹最为精绝,龙躯与云纹交错铺满炉壁,实具空游云浮之美,不禁令人惊叹:其间奇技齐天工。

清牙雕开光云龙纹三足盖炉

人们将盖炉置于案头、床榻,氤氲香气驱散蚊虫,舒缓身心,燥热也在这份静谧中悄然退散。

古人用器物书写清凉美学,这个夏天,不妨走进南海馆,近距离看看这些带着岁月温度的消暑神器,感受古人在炎炎夏日里的风雅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