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志︱艳而不噪,丽而不俗——明代漳州窑红绿彩瓷之美
明代漳州窑红绿彩瓷器独树一帜,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器具,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见证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的辉煌篇章。
漳州窑红绿彩瓷 独特工艺
红绿彩瓷作为一种低温釉上彩绘瓷器,工艺独特。其先在高温烧制的白釉瓷器上,用红、绿等彩料勾画纹样,然后再次入窑以800℃左右的低温第二次烧造而成。这一工艺兴盛于金元明时期,磁州窑、当阳峪窑、八义窑等北方窑口是主要创烧地和产地。元代时,北方红绿彩技术传入景德镇,与当地高温白瓷结合,促进了景德镇红绿彩瓷的繁荣。
明红绿彩花鸟纹碗
馆藏明红绿彩花鸟纹碗,敞口,深弧腹,圈足。通体施白釉,上绘红绿彩。碗心绘菊纹,内壁绘法螺、方胜、宝钱等吉祥纹饰,间以火焰纹。近口部绘花草纹一周。外壁以一双弦纹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饰有四个开光,开光内分别绘有鸟、兽、鱼等纹饰,下部绘花鸟纹。
漳州窑红绿彩瓷 多元装饰
至明代,随着漳州月港的兴起,以及景德镇瓷土衰竭、窑工民变等因素,大量景德镇窑工来到漳州,也带来了先进的红绿彩技术。漳州窑在传承景德镇工艺的基础上,又融入自身特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格。漳州窑红绿彩瓷色彩结构大部分以红彩、绿彩、孔雀蓝彩和黑彩组成,常见有人物、花鸟、山水楼阁等纹样。画风粗犷洒脱,尽显艺术魅力。
明漳州窑红绿彩人物花卉鲤鱼纹盘
馆藏明漳州窑红绿彩人物花卉鲤鱼纹盘,敞口,微敛,圈足。浅弧腹,内施以红绿彩,主绘有人物,花卉,鲤鱼纹。
明漳州窑红绿彩花鸟纹盘
馆藏明漳州窑红绿彩花鸟纹盘,敞口,微敛,浅弧腹,圈足。内施以红绿彩花鸟纹。
明漳州窑红绿彩花卉纹盘
馆藏明漳州窑红绿彩花卉纹盘,敞口,浅弧腹,圈足。盘身内施以红绿彩,盘内绘花卉纹。
明漳州窑红绿彩亭台楼阁纹盘
馆藏明漳州窑红绿彩亭台楼阁纹盘,敞口,微敛,圈足。内施以红绿彩,主绘亭台楼阁纹。
漳州窑红绿彩瓷 外销见证
明代中后期,漳州月港崛起为中国东南沿海对外交通的枢纽口岸,漳州窑瓷器借此东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外销商品之一。大量漳州窑红绿彩瓷器远销日本、东南亚、西亚和欧洲等地,在世界各地留下了璀璨的足迹。馆藏明漳州窑红绿彩罗经文盘,便是当时漳州窑外销瓷代表,它不仅承载着明代航海与瓷器贸易的双重历史信息,更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航海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明漳州窑红绿彩罗经文盘
馆藏明漳州窑红绿彩罗经文盘,口沿一周绿彩篱格纹,盘内心正中用红彩画双圈,内环书简式罗经文二十五个字(即干支八卦),中心书写“天下一”三字,寓意船舶之所在地为天地正中,以此来寄托平安、祈求吉祥的愿望。盘内壁绘五组红彩卷枝花纹,间隔处绘五组绿彩浪花鲤鱼跳跃,构图主体鲜明,色彩明快华丽。
“罗经”也叫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罗经分旱罗经和水罗经。明代航海使用的罗经,其具体的形式和用来做指标的文字,究竟是什么样子,目前为止仍未见到一个传世的明代罗经实物。可是根据上述这件明漳州窑红绿彩罗经文盘,可以知道明代航海用的罗经的形状,仍然用二十五个字(即干支八卦)做方向指标。在清康熙时期刊行的《中山传信录》卷一中,叙述了航海的一些情况,其中附有一个针盘图,与盘上所画的图案几乎一样,因此这件明漳州窑红绿彩罗经文盘,是我们了解和研究当时航海“罗经”的重要实物依据。
明代漳州窑红绿彩瓷器以其独特的工艺、丰富的装饰纹样、粗犷洒脱的艺术风格和重要的外销历史,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们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珍宝,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珍视与传承,让这份跨越时空的华彩继续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