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纹饰说︱融汇共生 绵延不绝——丝路文化上的缠枝纹

2025年04月14日10:42 文创信息部

缠枝纹

又名“缠枝花”“万寿藤”

是一种以藤蔓、卷草等植物

为原型创作而成的传统吉祥纹样

寓意连绵不绝、万代绵长

自成形以来,缠枝纹历经时代变迁,不断发展演变,凭借着强盛的生命力,在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中兼容并进,绽放出独特光彩。

一、缠枝纹的产生

商周战国以前,植物纹样较为少见,多为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直至魏晋南北朝,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影响下,忍冬纹及缠枝纹类植物纹样开始流行。

缠枝纹样

缠枝纹起源于中国传统纹样云气纹。西汉以后,随着丝绸之路开通,中国与西方交流频繁,佛教经海上丝绸之路传入,西方盛行的卷草纹(也称“忍冬纹”)也进入中原地区。忍冬纹越冬不凋,被佛教用于寓意灵魂不灭、轮回永生。

云气纹

忍冬纹

缠枝纹融合西方忍冬纹、卷草纹,以及源自中国云气纹的卷云纹“S”型骨架和阴阳相扣的特征,逐渐演化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卷草植物纹样,寓意生生不息、福寿无边。

《中国纹样史》记载:“缠枝忍冬和缠枝莲花是中国缠枝纹的早期形态,缠枝纹样是在中国古代传统云气纹样的基础上融合了外来纹样的特质形成的。”

二、缠枝纹的发展

缠枝纹构思始于战国,汉代成熟,南北朝、隋唐、宋、元盛行,在明清达到鼎盛。其长久不衰的原因是造型丰富,能与不同的花卉组合,形成多样纹饰,如缠枝莲、缠枝西番莲、缠枝宝相花等。

缠枝莲纹

以莲纹为核心,枝蔓为骨架向四周延伸,构成连续图案。线条流畅、变化丰富,象征生生不息。

明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出水

明青花缠枝莲纹罐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出水

明紫釉刻划缠枝莲纹盖罐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出水

缠枝宝相纹

宝相花以牡丹、莲纹等为主体,周围镶嵌花叶。缠枝宝相纹的花叶蜷绕,花枝穿插有序,造型华丽高贵,茎脉枝叶饱满,充满灵动神秘之感。

明青花缠枝宝相花纹碗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出水

缠枝西番莲纹

也称“番莲纹”,融合中式缠枝纹与西方莨苕叶雕刻特点,形成富有张力的花卉纹饰,寓意连绵祝福,兼具东西方文化特色。

明青花缠枝蕃莲纹碗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出水

缠枝花卉纹

花卉以藤蔓为脉络,枝叶舒展,布局疏密有致,兼具灵动与和谐,尽显自然生机与艺术韵律。

清道光青花缠枝花卉纹长方形茶叶罐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锤揲缠枝花卉纹银盖盒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清象牙高浮雕缠枝花卉纹名片盒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藏

三、缠枝纹的影响

明清时期,欧洲海上扩张推动了中欧贸易,中国瓷器、景泰蓝、漆器等工艺美术品远销海外,引发西方对东方文化的兴趣,缠枝纹随之传入欧洲并受到追捧。

《诸神之宴》(局部)

缠枝纹在发展中始终开放包容,既能随时代和外来文化影响不断丰富自身,又能坚守本土特色。这种兼容并蓄赋予其强大生命力,使其成为中国纹样史上的明珠。从缠枝纹的发展,印证了沟通交流促进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意义。